放大圖片
■民建聯公布與教聯會合作進行的調查結果。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德正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黃德正) 新高中學制實施,老師除要處理新課程的教學備課等事宜外,亦因「其他學習經歷」及不同的課外活動而令行政工作大增。民建聯及教聯會合作進行的調查發現,前線老師平均要花約2成工時處理行政工作,近4成人更花3成或以上,被迫「不務正業」,嚴重影響教學時間和質素,更有近6成人因此感到很大壓力。有關團體認為,當局應於每所學校增設行政主任職位,專責處理有關工作,料每年只需增加約1億元資源,便可讓老師更專注,提升教學效能。
民建聯和教聯會於8月底至9月期間,以問卷訪問了202位中小學教師,了解他們在處理行政工作時所遇到的困難。調查發現,老師每星期平均花45小時於教學相關工作上,但其餘包括開會、撰寫會議紀錄、聯絡飯商、校巴和課外活動導師等不相干的行政工作,也要花耗達10小時。55%受訪教師指,行政佔去其整體工時1至3成,更有近4成人佔3成或以上。逾半老師認為,過多行政工作會對教學質素造成負面影響,近6成人更指因而感到很大壓力。因此,普遍老師都希望學校能增聘專職人員分擔行政工作。
下課後爭分奪秒辦課外活動
本身為中學教師的教聯會理事王惠成指,對中學老師來說,新高中學制無疑是行政工作增加的「元兇」,特別是當中的「其他學習經歷」,每名學生都要參與共405小時的藝術、體育等活動,「教師即使下課後亦要爭分奪秒聯絡不同機構,為學生安排更多課外活動,盡力達到有關要求。」
教聯會副主席胡少偉表示,新高中學制下每班人數達34至36人,遠較舊制預科30人多,但學科要求卻相若,大大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希望當局能盡快提高師生比例。
午飯時間要照顧學生飲食
另方面,小學全日制亦變相令學校行政人員減少,增加老師負擔。王惠成表示,過往小學上下午校一般各有2名行政人員,但全日制校只有3個,令老師要兼顧更多行政事務;同時,午飯時間亦要用作照顧學生飲食,以便向家長報告,「行政並非老師專長,如果可將時間花在教育和備課上,必定可以提升教學質素。」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李慧琼舉例指,其子女甫開學已收到十多份通告,多是由教師負責撰寫,反映其行政工作繁重。她認為,除現有書記文員外,當局應在全港中小學推行「1校1行政主任」,聘任受過專業行政訓練的人員,紓緩老師行政工作壓力;又建議學校增聘心理學家,專責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