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0年10月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政情與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來論:選舉政治下政黨與政府的博弈變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0-06]     我要評論

黎子珍

 過去數天,與政府施政有關的兩件事,皆因與選舉政治關係密切而出現政黨與政府的博弈變化。這兩件事一是當局決定延長「申亞」諮詢期,二是各大政黨反對政府擴建將軍澳堆填區計劃。未來兩年有區議會和立法會選舉,各大政黨已經積極部署應戰。面對選舉接踵而至,政黨不應以選舉為第一考慮,而要顧及香港整體利益。政府也應進一步完善施政,以爭取民意和政黨支持,而若施政符合香港整體利益,政府則應強政勵治,堅持落實各項有益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施政措施。

 港府計劃徵用清水灣郊野公園5公頃用地擴建將軍澳堆填區,但立法會審議法例小組委員會一致通過動議提出反對。擴建將軍澳堆填區計劃的爭議,其實是地區利益和全港利益之間的取捨。由於將軍澳數十萬居民是龐大票倉,各政黨都不欲開罪選民。堆填區問題由來已久,現在卻成為政黨與政府的博弈一大變化,皆因毗鄰堆填區的發展項目「日出康城」,二萬名已入伙住客反對堆填,而各黨派秣馬厲兵準備明年區議會選舉,該新興私人屋苑遂成各黨派競逐的新票倉。

焚化爐計劃落空 擴堆填區迫不得已

 本港3個垃圾堆填區預計7年後全部填滿,當中將軍澳堆填區預計只能用多3年,「垃圾何處去」成為不容社會忽視的問題。

 政府其實早在2005年底已發表一份《都市固體廢物管理政策大綱》,當中因應堆填區將於10年內相繼飽和,提出的建議是興建焚化爐來協助處理垃圾,政府當時預計,設施可在2010年中啟用。不過興建焚化爐,正如骨灰龕、堆填區等厭惡性設施一樣,都不會受到當地居民歡迎,各政黨和議員為博取選票,也刻意附和居民而反對政府的建議,致使2010年中啟用興建焚化爐協助處理垃圾的計劃落空。同時處理垃圾的政策繼續原地踏步,在堆填區爆滿問題迫在眉睫下,政府只得要求立法會通過擴建計劃。要看到,政府2005年底提出興建焚化爐協助處理垃圾的建議已經落空,若此次擴建將軍澳堆填區的計劃再泡湯,3年後「垃圾何處去」,是不可迴避的問題。

選舉政治下政府更要強政勵治

 立法會小組委員會前日一致通過沒有約束性的動議,要求廢除把清水灣郊野公園劃為堆填區的行政命令,廢除命令的議案將於下星期三提交立法會大會表決。對此,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昨日強調,政府不會撤回有關法令,現有決定是沒有選擇之下的唯一選擇。律政司昨日下午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即使立法會通過動議廢除行政長官的指令,都不會有法律效力。這意味無論立法會是否通過廢除命令的議案,政府都可以將5公頃郊野公園劃入將軍澳堆填區範圍。

 有立法會議員聲稱律政司突然指立法會沒有權力廢除行政長官的指令,是「廢了立法會的武功」,實際上律政司是依法維護行政主導。根據郊野公園條例,如果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通過修改郊野公園範圍,並且將地圖存放在土地註冊處,行政長官就必須作出命令,指定郊野公園的新範圍,立法會沒有權力廢除這項指令。這顯示,雖然選舉政治下政黨與政府博弈發生變化,政府仍然擇善固執,堅持強政勵治,繼續落實各項有益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施政措施,值得充分肯定。選舉政治容易令民粹主義風行,特區政府必須議而決、決而行,強化行政主導,施政才能坐言起行,講求效率,才能解決一些迫在眉睫的經濟民生問題。

 在選舉政治下,政府不能因政黨一致反對就無為而治,導致管治癱瘓,這絕非市民之福。邱騰華強調政府不會撤回有關法令,律政司指出立法會沒有權力廢除行政長官的指令,是維護行政主導的表現。當然,政府目前要多條腿走路,除堆填區外,還要考慮現代焚化爐設施等。而各政黨和議員,亦應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化解堆填區飽和的燃眉之急,不應只是著眼於選舉政治而不顧現實。

「申亞」已成「票房毒藥」?

 香港早前辦東亞運動會辦得成功,政府興高采烈,再次申辦2023年亞運。但此次「申亞」諮詢期剛展開,政府就遇到巨大阻力,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不得不宣布,申辦亞運期限推遲,而諮詢期亦延長4星期。此次「申亞」社會焦點集中於花費450億元的鉅額開支上,對此部分意見認為與其花巨資舉辦亞運,不如把這些錢用於扶貧。現時社會要求搞好民生的聲音極大,若政黨支持「申亞」,難免擔心在明年區選、2012年的立法會選舉中需付代價。有學者指「申亞」已成「票房毒藥」,區議會選舉還有一年就舉行,政黨為免失票而紛紛轉𡟼。

 香港申辦亞運都不是第一次,2006年以「香港一定得」口號申辦,結果輸了一個馬鼻給多哈,當年「申亞」失敗,社會各界大都表示遺憾。今次政府挾成功舉辦東亞運動會的餘威,再接再厲再次申辦2023年亞運,但風水輪流轉,今次「申亞」卻遭到各政黨反對,原因就在於「申亞」遇上了選舉政治。

「申亞」諮詢應建基於社會理性討論

 當前紓緩貧富懸殊、支援弱勢社群等迫切性議題,與舉辦亞運會時間相差甚遠,按理是否申辦亞運,當局都不可能拖至2013年前才處理這些迫切性解決的議題。況且,申辦亞運,改善民生,分屬政府不同部門。但2000年本港申辦2006年亞運時的預算只是9億多元,今次申辦2023年亞運,當局初步估算與承辦亞運相關的直接投入為港幣137億至145億元,另外還有約300億的間接投入。政府提供的資料又不充足,難以令市民短期作出決定,因此政府延長「申亞」諮詢期是恰當的。

 當局應大力壓縮開支,並且考慮與廣東省、澳門等鄰近地區合辦更多賽事,藉以降低「申亞」開支,同時不斷完善計劃,積極爭取市民和政黨支持。此外,政府與社會各界也要警惕反對派將「申亞」政治化,又再次捏造官商勾結,煽動仇商仇富,力圖將「申亞」變成高鐵事件「翻版」。

 香港作為一個東西文化薈萃、海內外人流頻密的國際大都會,舉辦過很多國際盛事,可就是沒有主辦過國際大型綜合運動會。2009年東亞運算是開了個頭。香港「申亞」有利本港增加人氣、活躍氣氛、促進消費和帶動投資,也有利增強社會凝聚力和信心。不論「申亞」是否成事,均應建基於社會理性討論後得出的結論,而非政治化的結果,否則,本港未來重大政策以至大型基建的推動必將舉步維艱。

相關新聞
「阿哥」備「病夫」橫額 賀民主黨黨慶 (2010-10-06) (圖)
來論:選舉政治下政黨與政府的博弈變化 (2010-10-06)
范太談內地同胞 人情味難比當年 (2010-10-06)
起錨成功政爭減 立會不滿率大降 (2010-10-06)
廿四味:愛國不是愛自己 (2010-10-06)
把脈香港:民主黨「分裂」只為擴大政治光譜 (2010-10-06)
傳最低工資「加一元」放風者是何意? (2010-10-04) (圖)
懶理社民連威脅 白鴿黨拒絕3要求 (2010-10-04)
首辦立會展覽 拉近與市民距離 (2010-10-04)
指點江山:《蘋果日報》從反共墮落到賣國 (2010-10-04)
廿四味:社民連衝擊中聯辦是玩火行為 (2010-10-04)
把脈香港:壹傳媒為何罵中國捍衛主權? (2010-10-04)
黃毓民發功力撐 「阿哥」打殘季詩傑 (2010-09-29)
轉戰直選:廠商會搞落區 頭炮健康講座 (2010-09-29) (圖)
來論:警惕反對派將「申亞」變高鐵事件「翻版」 (2010-09-29)
廿四味:爛《蘋果》裡的蛆蟲 (2010-09-29)
把脈香港:收地依法辦事 慎防政治抽水 (2010-09-29)
獲阿曾「放生」 怪醫「等特首發落」 (2010-09-27) (圖)
財爺中秋懷舊 製燈籠生創意 (2010-09-27) (圖)
指點江山:商界應認真考量參政模式 (2010-09-2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政情與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