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張民炳指可能造成「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問題。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周婷)新高中文憑試之下,各科均會改以水平參照作為評分基礎,放棄了目前的常模參照(拉curve),原意正是希望成績能呈現學生實際能力。但當局今次就應用學習的成績匯報安排,則變相走回「拉curve」的回頭路,更有可能造成個別學科出現極端成績的現象。考評局發言人表示,新高中中英數、通識等科目和應用學習科目的成績將以不同方式匯報,但又指應用學習表現較佳的學生將獲得「達標並表現優異」,這水平被視為相等於香港中學文憑試第三級或以上成績,「考評局便有需要將這成績水平與甲類新高中的核心科目(即中英數、通識)作對照比較」。
教局:機制並無造成不公
教育局發言人則指,應用學習成績匯報機制並無對應用學習表現優異而在4個核心科目表現稍遜的學生造成不公平,因「達標」和「達標並表現優異」成績的頒發只取決於學生在應用學習的表現。但發言人又指,針對「達標並表現優異」成績的頒發,考評局會為應用學習與香港中學文憑試的核心科目進行統計分析,即「可比性分析」,其結果只會決定能考獲「達標並表現優異」的學生人數,而非決定某學生能獲取該等成績。
不過,有老師認為,即使根據當局的說法仍有可能造成不公,例如,報讀應用學習科目A的學生,大部分為第一組別學生,核心科成績較為理想,那麼在「可比性分析」的機制下,該科將會有較多人可獲得「達標並表現優異」的成績。可獲取優異成績的人數比例增多,表示即使學生於該科表現較差,也有可能因在此比例的「帶挈」下,而僥倖獲得較佳成績。
反之,如報讀科目B的學生大部分為第三組別學生,核心科目成績欠佳。可想而知,能夠在此科考取「達標並表現優異」成績的比例將減少,極有可能造成在應用學習表現較出色的學生,未能躋身細微的「比例」中,而飲恨僅獲「達標」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