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會臨時申辦委員會轄下場地專責小組建議不提升元朗、大埔及沙田3個室內體育館,就可以令香港申辦2023年亞運會的直接開支突然大減超過一半,香港立法會多個政黨,包括民建聯等均質疑有關開支的「彈性」何以竟然如此之大。原來,是次特區政府舉辦亞運的137億至145億港元直接開支中,有85億港元預算用於擴建及提升該3個規劃中的室內體育館;既然場地小組決定擱置計劃,頓令直接開支大幅減少過半。
譚耀宗:暫不改變立場
民建聯因申辦亞運開支龐大,早前表明不會支持。在當局宣布逾百億的直接開支將會減半後,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坦言,對申亞開支「彈性」如此之大感到驚訝,又指該黨暫時不會改變立場,但會詳細了解新方案內容以及社會意見,再研究是否改變反對立場。而多個學界組織則全力支持政府申亞。
黃國健:須了解更多資料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健則指,他們反對申辦亞運不純是經費的問題,還要考慮民意取向,市民參與度等,故認為當局必須提供更多資料解釋,他們最終會以民意為依歸。工聯會立法會議員葉偉明亦強調,特區政府必須詳細交代有關數據,為何最初提出要140多億元,一下子可以減至少於60億元,當局有需要向公眾交代,暫時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對。
經濟動力立法會議員林健鋒則指出,他們仍要詳細研究每個項目的開支,但認為香港有很多體育設施都已經相當殘舊,倘透過舉辦亞運可加快改善步伐,他們會考慮支持。
民主黨立法會黨團召集人李華明稱,該黨關注公帑是否用得其所,故該黨需要詳細研究各項目開支詳情的同時,也需要回應日後如何培養體育人才,並訂立一套長遠的體育政策等,故該黨目前對是否支持申亞仍有很大的保留。
為減開支 盡量不建新館
為何不提升元朗、大埔及沙田3個室內體育館,就可以令直接開支減半?據悉,當局為減少申亞的額外開支,故盡量不會興建新場館,而是盡量利用現有或已規劃的體育場館,透過增撥資源擴建或提升其規模,以符合舉辦亞運項目的標準。
位於元朗、大埔及沙田3個室內體育館早已在社區的發展藍圖中預留用地,被選中作為舉辦亞運項目的場地後,當局建議將該3個場館的規格提升,其中大埔體育館擴建的幅度最大,當局建議由原定的500個觀眾席增加至3,000個,待亞運結束移除臨時座位後,排球場數目亦將會增加2至4個。
3個場館的提升在原預算內就高達85億港元,超過整體直接開支的一半。因此,是次場地專責小組建議不提升該3個室內體育館,已足以令香港申辦2023年亞運會的直接開支減半。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