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港深合作互利 盼內地資金助科研產業化
為期6天的第12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產品交易會(簡稱「高交會」)目前正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在8號館內,香港中文大學、科技大學、理工大學及城市大學4所高校展示的科技成果成為各界焦點,今年4校有近60個項目參展,數目及展位面積均較去年大增,且不少均是首次在內地展示,並針對內地市場而開發。有港校代表形容,香港科技發展面對「科研好、體制好、應用少」的情況,而深圳則具充裕資金及良好市場前景,但新科技成果稍缺,兩地合作可達互惠互利效果。與過往相比,近年港校及科研機構已明顯感受到內地資本趨活躍,與內地合作將科研產業化之心亦越見迫切。 ■香港文匯報記者熊君慧、郭若溪、李望賢、李昌鴻 實習記者 田歐 深圳報道
記者在展館現場了解到,港中大今年共攜20項技術成果參展,包括生物醫學科學、訊息科學、環境與綠色科技3大類,過半項目已經在深圳找到合作企業;港理大今年則以環保創意為主題,展出新能源、廢料污水循環再造、交通節能減排等10多個項目;港城大則有18個項目展出,包括電子信息、節能技術、新材料、環保及生物醫藥科技等領域;港科大展區分為技術研究、知識轉移、產學合作3部分,共7個大項目參展。
黃錦輝:港深合資利研發
港中大工程學院創新科技中心主任黃錦輝對香港文匯報記者介紹,該校此次展場面積較去年增加近1成,為4校中最大,其中,「面向現代服務業的網絡資訊挖掘與輔助決策平台研發」項目屬「深港創新圈」項目,重點在於突破提取大量網絡信息的方法,更簡單直接地就互聯網資訊進行管理與預警。黃錦輝指,項目的順利研發得益於港深兩地支持,從兩地分別各獲近400萬至500萬元資助。
是次不少參展項目均瞄準內地市場,希望借助高交會作為「中國科技第一展」的影響力,尋找合作機會。港科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博士生陸有源稱,該校研發多年的「基於水泥基壓電複合材料」項目,適用於高速公路的智能檢測系統,使用壽命達20至30年,比現有同類產品長數倍;而內地高速路網建設迅速,市場前景極大。
港深科技應用相輔相成
就港校科研成果紛紛北上拓商機,黃錦輝分析指,現時香港科技應用層面還不夠闊,主要因為市場欠發展空間,「科技應用和市場就好比雞與雞蛋的關係,沒有市場導致科技應用受阻,科技應用受阻又反過來影響市場的擴張。」他表示,香港具良好體制及科學水平,但應用機會少;而深圳有資金、有市場,但新科技成果不足,兩地可互利互惠地合作發展,既能提高深圳企業的技術水平,亦為香港先進的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開拓內地發展空間。
港學者以深為科研據點
基於香港及內地財務規範,兩地科研經費無法過境使用,造就不少港校學者改以深圳為據點發展新科研項目。城大深圳研究院科研管理負責人陳振鐸指,今年該校經深圳申報的科研項目逾30項,較過去2年增加超過1倍。城大知識轉移處高級技術轉移主任李鶴鳴則表示,人才流動亦為港深科研合作重要一環,現時城大科研隊伍內地人才便佔逾半,除在技術上能推動香港科研發展外,更可以其對內地的認識,讓香港科研成果於內地推廣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