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1月19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華人科學家 回國潮升溫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1-19]     我要評論

 科研能力乃國家發展之基本,良好科研則建基於龐大及優秀的科學家團隊。最新報告認為,隨著中國科研環境不斷進步,未來10年華人科學家歸國潮勢將加快,並將有助中國在2020年前成為生命科學研究的領導者。有海歸科學家指出,中國的目標是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

 美國諮詢機構摩立特集團前日發表新報告,指自1980年代以來,大約有8萬名在西方留學的華人科學家相繼回國,在學術機構或科研企業中任職。報告更預測,未來10年海歸趨勢加速,加上中國政府和私營企業大力投資,將幫助中國在2020年前成為醫藥和醫療研究發現領域的領導者。

在生命科學領域將成領先者

 目前中國已是全球第3大醫藥市場,僅次於美國及日本,預計2011年醫藥銷售額將增加1/4,超過500億美元(約3,877億港元)。

 雖然西方國家仍是生命科學研究的創新來源地,但摩立特集團報告作者貝德認為,中國將在很多方面成為領先者,包括在生命科學的創新上。他說:「短短10年內,中國不單會成為創新領導者,更有潛質為先進醫藥研究定下新的模式。」

優厚資源及資金 吸引力強

 中國希望通過吸引研究人員回國發展成科研大國。2008年,中國政府實施「千人計劃」,目標是透過提供資源和資金,在未來5至10年內引進2,000名科學家。報告指,計劃已向符合條件的海歸科學家提供價值1,000萬元人民幣的資源和1,000萬元人民幣的資金,政府還提供其他各種資金資助科學家和創業人士開展工作。

 曾於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工作8年的細胞生物學家俞立,2008年決定受聘任清華大學生物系教授,原因是中國的科研機會是美國無法比擬的。目前他的大型實驗室擁有眾多學生,政府和學校研究經費幾乎無限制,使他能加快和拓闊研究,並思考怎樣把成果用於神經退化和自體免疫等疾病治療。

 俞立說:「總之我認為,我們在中國的機會就是更好;在中國,任何事情都有可能。」

 要達到像美國和歐洲那樣的整體研究水平,中國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例如國內依然沒有一家研製自身產品的大型全球醫藥企業,同時亦要面對研究領域存在的程序和造假行為等問題。貝德說,科研文化的根本轉變,包括基於實績的資助體系,對中國在創新方面的進步將具有重要作用。 ■《華爾街日報》

相關新聞
國基會憂港通脹升溫 獻四招抑樓泡 (圖)
未觸禽鳥婦染疫 港驗病毒測變異 (圖)
自願減班校 過渡期津貼125萬 (圖)
陳振興登上山地之巔 (圖)
違規承包商神通廣 3年攬60政府工程 (圖)
華人科學家 回國潮升溫
五部委聯手 嚴打財金內幕交易 (圖)
滬樓均價超250萬 調控年仍創新高 (圖)
78家央企仍攬千億樓市資產 (圖)
傳米老鼠收購中國「喜羊羊」 (圖)
台擬修法 嚴管商務赴台 (圖)
檢方公布監視器畫面 戳陳致中謊言 (圖)
美容院扮放蛇 冒優質旅遊名頭呃錢 (圖)
工聯7民航工會要求加薪7% (圖)
港司機深殺嬰 控方提新證據 (圖)
資源股絕地反彈 港股勁升423點 (圖)
日擬恢復皇軍用語 自衛隊變相軍隊化 (圖)
金飾減金 銀鎢首飾風行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