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鮮魚行學校曾兩次逃離「殺校危機」,校長梁紀昌表示未曾考慮採用商業機構的宣傳方式,認為與積極回應傳媒的方法更奏效。 資料圖片
曾兩度面臨殺校的鮮魚行學校,近年已脫離殺校危機,今年小一自行收生階段更爆滿,受歡迎程度與日俱增。該校致力扶助貧窮學生,形象鮮明,校長梁紀昌亦有「校長爸爸」的稱號,不過,梁校長坦言從未刻意打造特定形象,只是一直堅持協助基層學生的理念,認為真正提升收生的方法是「以人為本」,並非「以包裝為本」。
校長:做好本份可提升收生
梁紀昌表示,學校過去面對收生不足時,曾接獲至少5所公關公司主動協助,提供形象改造及推廣活動等,「公關公司很懂得把握這大商機,但均是以利為先,未必真正了解學校需要,這些公司聲稱協助舉辦嘉年華、聯絡幼稚園、邀請歌星到校,動輒幾十萬元,學校從未使用有關服務,一來無錢,二來亦只相信做好本份才能提升收生」。
對教育「商品化」感悲哀
梁校長又慨嘆,對於教育「商品化」感到非常悲哀,「好像包裝精美的產品,花紙很漂亮,但如果內裡質素不符,最終只會令顧客失望」。他表示,過往亦曾應機構邀請講授形象建立經驗,他坦言,學校切忌千篇一律,要建立學校特色,如電子教學等,「鮮魚行亦經過6、7年時間才能建立鮮明形象,對於傳媒亦有問必答,毋須花費於公關公司,節省的金錢更可供學生作獎學金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