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出現,為人類帶來極大方便,可以不受時間及空間的限制地與不同地域的人士交流、閱讀或觀看所需的資料及影片,分享個人經歷。不過,亦有些人則利用互聯網的方便,在網絡世界進行破壞性及不道德的行為,引起不少網絡上的危機,損人又不利己,網絡欺凌就是一例。以下是一名中學生的經歷:
注意保私隱 勿加陌生人
升上中學後,小美上網的頻率漸漸增加。放學後回家便第一時間開啟電腦,每天也會透過MSN與朋友傾談。此外,她也會更新自己的網誌,記錄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及發表感想。最初小美為了認識更多的人,會不停讓陌生人加入她的MSN或網誌、Facebook。她萬料不到沒有限制地公開自己的私隱及廣泛地邀請其他人加入,竟引起網絡欺凌者對她的傷害和攻擊。
有一次,小美如常發表在校內與同學爭執後的感受。兩小時後,與她爭執的同學在網上以粗言穢語辱罵她,又將過往與小美在學校活動時拍攝的照片上載,並將小美的人像改圖。之後,不斷有同學甚至素未謀面的網民群起指責她。有些人甚至將小美的個人資料「起底」,公諸於世。一些曾於校內發生過的誤會亦被再次搬到網上被網民公審。
無辜被唾罵 成績落千丈
小美對網民的批評、唾罵及攻擊非常困擾,令情緒十分低落,終日以淚洗臉。由於未能集中精神上課,結果成績一落千丈。她害怕回校上課,因為她總覺得其他同學在談論及取笑她,於是她向父母訛稱生病來逃避回校。
欺凌情況在網絡世界時有發生,影響受害者的日常生活及情緒。究竟如何可以預防?首先,使用互聯網時應小心選擇網友,對於一些不認識的人,盡量不要邀請他們加入朋友列;切勿將一些個人資料,如地址、電話放到網上。
不理攻擊帖 氣氛更和諧
若青少年遇上網絡欺凌,不用回應或翻看那些攻擊的言論和帖子,以免引起負面的情緒,也應盡快告知父母、老師或社工,一同商討處理方法。作為網民,我們發表批評別人的言論前,應先想一想後果及別人的感受,不要發表一些詆毀、攻擊別人的言論,讓網上氣氛更和諧。
若想進一步認識青少年的網絡文化及互聯網的潛在危機,以及了解過濾軟件的應用,歡迎讀者參與本會將於本月18日及2011年1月15日所舉辦的「愛中有『濾』——如何協助子女健康上網」家長講座。
撰文:香港家庭福利會 註冊社工 黃玉蘭
電話:2549 5106
網頁:www.hkfws.org.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