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貨幣超發是內地物價飛漲推手之一。
如何破解累計10年流動性過剩而引發的通脹問題,短期內最為有效的手段還是控制貨幣發行量。近期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確定明年貨幣政策基調為穩健,宣告中國為抵抗金融海嘯而實施兩年的「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已然終結。專家分析認為,這意味著明年中國將通過控制貨幣投放、加息等手段,防止惡性通貨膨脹。
為抵禦下半年日趨嚴重的通脹,央行祭出加息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兩大貨幣調控措施。10月20日,央行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這是央行時隔3年後重新啟用加息工具。隨後的一個月內,央行兩度調高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存款準備金率達到18%的史上新高,政策「組合拳」力度空前。
可是,11月上中旬物價仍呈上漲態勢。究其原因,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向香港文匯報表示,今年9月新增外匯佔款2,896億元,10月新增規模則大幅增加至5,190億元,創30個月以來新高,兩個月加起來新增規模達8,000多億元。而央行兩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大概只回收了7,000億元左右的流動性,因此,調整存款準備金率主要是對沖了外匯佔款帶來的流動性增量,對存量流動性沒有太大的影響。
加息非抗脹良策 宜理順貨幣通道
而對於加息工具的效果,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專家委員周其仁認為,加息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通脹和貨幣市場價格飆漲問題。調控最重要的,還是根除當下央行在開放條件下被動超發貨幣的機制。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力發展對外經濟,一躍成為全球最大出口國。由於人民幣是非自由兌換貨幣,出口企業獲得外匯後需兌換成人民幣才能進入流通使用,央行為了滿足換匯需求就必須被動發行人民幣。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研究員張茉楠指出,從目前來看,中國流動性尚無減弱的「拐點」,由此引發的通脹還將繼續。在政策組合上,短期內央行可繼續通過準備金率、央行票據、窗口指導等手段遏制貸款擴張,但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和效果將越來越不盡如人意。她強調,要有效控制流動性過剩,央行就必須改變對沖外匯佔款而投放人民幣的方式,而解決問題的根源則是改變中國長期實施的出口導向型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