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2月2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讀書人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聶永真書籍設計甚好玩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2-2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台灣炙手可熱的設計師聶永真前段時間「旋風」訪港,在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作講座,談自己設計背後的創作與思考。這位年輕設計師可算是全能型的設計天才,其設計範疇不拘門類,更有一顆深具潮流觸覺的腦袋。他曾為蔡依林、張惠妹、周杰倫、五月天、王力宏等多位流行樂壇天王天后操刀唱片設計,又曾為誠品商店作特約文案,也曾為兩岸多本暢銷書作裝幀設計。今年,他更以富含環保理念的作品「抽取式報紙」獲得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德國紅點設計獎。

 聶永真的作品往往能兼具話題性、商業性與藝術性,獲得客戶青睞不在話下,普通民眾也歡迎他盡情「滋潤」自己的眼睛,有網友稱自己吃了一種叫「聶永真」的毒藥,迷他的設計迷上癮。

 訪問中,聶永真快人快語又鬼馬精靈。以前總覺得書籍設計是很文人的工作,見過聶永真,原來書籍設計也可以是「最重要好玩」。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與聶永真聊起最難忘的工作經驗,他坦言是身為周董粉絲的自己接到周杰倫唱片設計案子的那一刻。「那大概是我人生中最High的高峰期了吧。」他說道。與他聊起設計《昨日書》背後的故事,他忍不住開玩笑揶揄作者馬世芳有中文系畢業生的職業病—「連發個噗浪和facebook都咬文嚼字到令人髮指的程度」,更打趣作者處女座的完美主義與高品位令設計師壓力超大:「經過那次的洗禮,我就希望他盡量少出書(笑),簡直累死人了,心理壓力超大。不過做起來很開心啦。」

 聶永真笑著說,做設計雖然不是很多年,但接的案子多,漸漸接觸的明星也愈來愈多,自己已經有點進入「老油條」的狀態,不大容易出現當年接到周杰倫案子時的那種狂喜和興奮了。雖然唱片設計的工作愈接愈多,但在他的設計工作中,書籍設計始終是獨特的一塊範疇。「設計書對我來說,就是出去玩一下,賺點零用錢。做書的酬勞非常少,所以做書真的是在做喜歡和做開心。喜歡這本書我才做,對書的工作我會更加挑選。」聶永真說。

充滿人味的手工封面

 在台灣,許多暢銷書的設計都出自於聶永真手筆,包括《東京鐵塔》、《地下鄉愁藍調》、《失物之書》、《達文西密碼》等。

 在訪問聶永真前不久,記者剛好訪問台灣作家馬世芳。馬先生的《地下鄉愁藍調》與新書《昨日書》恰巧都由聶永真精心設計。兩本書都是關於音樂與記憶,加上「馬式文字」的獨特質感,讀起來像是進入另一個空間。聶永真設計的封面簡潔低調,卻恍似抓住了書中的某種精魂,讓人拿在手裡像是捧著一本私密的筆記,一下沉到書中所描寫的音樂所勾勒出來的濃濃的情懷中。這次見到聶永真,自然忍不住追問這兩本書背後的設計故事。

 聶永真說,做書籍設計,最重要是抓到感覺。「感覺與敏感度是超越設計表象的東西。」有的書不需細讀,已經可以抓準感覺,有的書則要慢慢讀,找到它的「氣質」所在,馬世芳的兩本書都屬於後者。

 「馬世芳對中文字體很敏感,討厭太過設計的東西,而喜歡手感,喜歡某種字體經過某段時間的歷史感。做《地下鄉愁藍調》的時候,我就特別想辦法去達到不是很『設計』的感覺,但是看起來很好看。到了他再出《昨日書》的時候,我先看了文稿,感覺和《地》不同。《地》比較重,這個則比較生活,比較鬆。」

 剛開始,他選取了書中的一張Beatles的照片來做封面,但最終因為版權費太高而不能使用。後來他找到書中一張手稿,上面印有歌詞,以及馬世芳自己在旁邊手寫的注釋,就把這張手稿做成了封面。再加上白色的書腰,寫上「昨日書」三個字。三個字的字體經過特殊處理,看起來筆畫上有些地方有散墨和擴大的效果,模仿出舊時鉛字印刷字體的感覺。

 不過,整個封面最精彩的是手工蓋印在封面上的英文書名「My Back Pages」以及本本不同的流水編號。「本來我想把英文用紅色直接用在封面上,但是又覺得太設計了。後來打電話問他們書要印幾本,說是5,000本,我就開始計算每個人要蓋幾本(笑)。用蓋章的方式來做,就可以用紅色和藍色印泥輪流蓋,這樣每本書都不一樣,油墨的平均力道也不一樣。我另外再加上一個流水編號,每本都不一樣。對這個設計馬世芳興奮到不行,因為太多巧合了。原來他之前有收集Beatles的一張LP唱片,封面就是純白色上只有一個流水編號。有一個時期,當唱片的發行還沒有那麼大眾化的時候,很多人喜歡自己私下做那個碟,然後蓋上流水編號來標誌那個限量感,也標明這是我自己做的。馬世芳自己也會做流水編號啊什麼的,以前印刷沒有那麼頻繁的時候,大家也都是用蓋章的方式來做封面,這些巧合都發生在這本書上面。」

 花這麼大的力氣來做一本書,出來的效果是每本書都獨一無二,讀者就像買回一張限量唱片,收藏在書柜中。這其中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設計理念,就是增加作品的「人味」。「手工和人味這件事情是很重要的,人味可以去除設計味。」聶永真說。而一本充滿「人味」的書拿在手中感覺也是「零舍不同」。

讓流通的書籍藝術化

 近年,內地書商也積極邀請聶永真設計書籍。聶永真說,他現在在內地做的書比在台灣做的要多。一方面,內地圖書市場正火熱,有更多做書的機會;另一方面,內地有些書的選材十分冷僻和小眾,反而合了他的胃口,做起來十分有挑戰性。「再有許多書以前在台灣出版過的,現在要出內地版,就需要做一個新封面,我就想要挑戰原來的設計,把之前的那個設計幹掉。」內地版的京極夏彥系列作品就是這樣一個案子。「台灣獨步出版的封面已經很好,不過可能因為版權很貴吧,總之他們最後沒有用那個封面,而要一個新的。我真的抓腦袋想了很久,想辦法要做得更好。想要和之前的封面一看就區分出來的話,至少在文字部分要一看就是不同的風格。台灣版是日本的字體,我這個不是;他們用照片,我就用插畫;他們用印刷,我就用手寫。」2009年,聶永真設計的內地版京極夏彥系列作品《姑獲鳥之夏》、《魍魎之匣》、《狂骨之夢》等書,獲得了第七屆中國書展書籍設計藝術獎「文學類」最佳書籍設計。

 不過,在現今書籍的批量生產中,有多少書可以堅持品位和質量,捨得投入資本去做獨特的裝幀呢?有多少次,我們走進書店,因為一個淺薄而沒誠意的封面而放棄購買一本書?記者的個人觀感是,台灣出版的書籍大多都設計得比較漂亮,書的每個細節,包括內頁、字距行距等也都做得比較精細考究,逛書店的時候,甚至可以如「window shopping」般只是瀏覽書籍封面已是美事。內地近年亦愈來愈意識到書籍設計的重要,上海譯文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新星出版社等推出的新書許多都令人眼前一亮,惟翻開內頁,還是有些粗糙的地方。

 聶永真說,在內地得獎時,他得到一本很大的設計師的作品集,裡面收入許多以往書籍設計的作品,讓他十分驚訝。「裡面的好多作品都好厲害,不過可能都是非常少量的、很貴的手工製作。在許多書店是看不到這些設計的,可能在書店看到的很大眾的就都是很普通的設計。這個很可惜,是需要我們去打破的,讓流通的東西也能夠藝術化。」

 問聶永真怎麼保持腦子的充電狀態,他說他閒時喜歡逛書店,在這個壓縮人類智慧的小宇宙中接觸其他了不起的腦袋,而逛書店這個行為本身,已是一個豐富得不得了的感受過程。

相關新聞
聶永真書籍設計甚好玩 (2010-12-20) (圖)
書評:大師的青年友誼——評《塞尚書信集》 (2010-12-20) (圖)
書介:超級關係 (2010-12-20) (圖)
書介:終極評論,快樂抗爭 (2010-12-20) (圖)
書介:唐立淇2011星座運勢大解析 (2010-12-20) (圖)
書介:在荒島上遇見狄更斯 (2010-12-20) (圖)
書介:幸福在哪裡 (2010-12-20) (圖)
更正啟事 (2010-12-20)
徵稿啟事 (2010-12-20)
馬世芳「青春不在 餘燼猶溫」 (2010-12-13) (圖)
書評:江戶川亂步來了─《兩分銅幣》 (2010-12-13) (圖)
書介:我和八十年代 (2010-12-13) (圖)
書介:12神探俱樂部 (2010-12-13) (圖)
書介•帖木兒之後:1405-2000年全球帝國史 (2010-12-13) (圖)
書介:酥油 (2010-12-13) (圖)
書介:TIME (2010-12-13) (圖)
徵稿啟事 (2010-12-13)
眾生平等的書店傳奇 (2010-12-06) (圖)
書評:盡見耐性與仔細︰李歐梵的《文學改編電影》 (2010-12-06) (圖)
書介: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 (2010-12-0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讀書人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