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王敏超曾贏得3屆渡海泳冠軍,他說要在半小時游程內突圍而出,泳手必須認清目的地,向正確方向進發。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特區政府繼續全力爭取香港市民支持申辦亞運,希望能扭轉目前在立法會的劣勢。曾贏得3屆香港渡海泳冠軍的香港業餘游泳總會義務秘書王敏超,在接受政府新聞網訪問時以1972年慕尼黑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親身經驗,強調體育運動不應被政治化,又以多哈為例子,指申辦大型體育運動,有助促進經濟外,並會對申辦城市有很多無形的好處。
王敏超於60、70年代曾分別以選手及領隊身份,參加兩屆奧運及3屆亞運會。他認為,對運動員來說,參加大型國際體育賽事,意義遠超出單純作賽,包括和不同國籍的選手碰頭,加強語言能力,及了解各地的風俗習慣,是很好的歷練。「國際性比賽不單純是一項體育活動,而是大型的國際文化交流平台」。
參賽親歷慕尼黑綁架事件
多次出戰國際賽,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當時,巴解分子「黑色九月」潛入奧運選手村,脅持以色列運動員作人質。身為香港隊選手的王敏超,恰好與以色列選手獲編排住在同一座,「我與一名柔道及一名劍擊運動員一起,在場有其他人決定爬牆走,但我們3人商量後,決定跟門外的槍手說,我們是中國人,幸運地槍手懂得英語,還批准我們帶同行李從正門離開」。
他說,這次事件讓他深刻體會到,體育運動不應被政治化。「體育就是體育,我很同意(港隊單車選手)黃金寶在立法會上說,應該要放遠目光,以宏觀的角度去考慮」。
體育設施建設須目標明確
他認為,香港是國際化城市,很多方面均於亞洲名列前茅,唯獨體育很落後,尤其體育設施不符合某些國際標準,及欠缺觀眾席,未能用以舉辦大型運動會,故目前最急切要做的,是及早規劃和建設體育設施,但這些建設,必須配合目標明確的體育政策。
王敏超說,申辦大型體育運動,除了促進經濟外,對城市有很多無形的好處。「好像多哈,以前這個地方不太出名,但在舉行亞運會後,連國際會議都在多哈舉行,搖身成為國際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