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剩男剩女屏上生輝 喚起都市青年共鳴
80後即將進入而立之年,來自父母、自身的成家壓力和直線上升的房價,使得相親風在2010越吹越盛,高企的房價與生存壓力,更令相親成為最為直截了當的踏入婚姻的方式。迎合這股風潮,婚戀劇大行其道,多元出彩。突破了之前的苦情婆媳、經典愛情、武俠感情、豪門恩怨等傳統模式,輕鬆詼諧的都市搞笑婚戀劇更喚起都市中青年人的共鳴,成為收視新主流。《愛情保衛戰》、《蝸居》、《媳婦的美好時代》等,使用宅男宅女熱愛的網絡語言,貼合他們追劇只為輕鬆一笑的收視心理,大受歡迎。 ■香港文匯報記者 任田、顧一丹
如果要推薦一部2010年最好看的婚戀劇,排名全國婚戀網站第一的珍愛網CEO李松(見圖),選擇了《婚姻保衛戰》,並把它推薦給了其網站2600萬單身會員。他的理由是:「未婚的男女不應該只看描寫戀愛的故事,也應該多了解一些婚後的生活,因為婚姻不只有浪漫的一面,也有現實的一面。不能僅僅看外貌,男女雙方性格以及經歷的匹配,從長遠上來講可能更為重要。」
借關注婚戀來關注現實
傳統媒體長期以來將國產電視劇按題材歸屬分為都市生活、社會倫理、近代傳奇、反特諜戰、軍事鬥爭、奮鬥勵志、言情、警匪、古裝巨製、神怪玄幻、戲說演繹等等。自電視劇誕生之日起,婚姻家庭就是其表現的基本母題。相對大多數題材,婚戀是不可不代入的組成部分,更何況從《牽手》、《金婚》開始,借關注婚戀來關注現實、表現現實的風潮。
2010年中國電視劇最大熱點變化,就是婚戀劇變得比任何時刻都更現實、更清醒、也更尖刻,觀眾們從對青春偶像的白日夢式迷戀,正式轉為對他人生活事無巨細的窺視。
《婚姻保衛戰》一開播,收視就突破5%,創北京衛視黃金檔暑期最高收視。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因為很多人把《婚》劇看作是導演此前大熱作品——《奮鬥》的續集,趙寶鋼也順水推舟稱,《婚姻保衛戰》就是《奮鬥》的升級版。基本卡士保持不變,《奮鬥》是戀,《婚姻保衛戰》當然是婚了。
除了婚戀劇,2010年的內地熒屏還呈現出越來越多元的趨勢。社會倫理題材,憑借情感、道德、倫理直達觀眾內心,播出量穩步提升至14.5%。代表作《娘妻》在57個城市、49個頻道播出,在33個城市進入前10名,彰顯了中老年觀眾對傳統苦情戲依然戀戀不捨。
熒屏更貼近生活引共鳴
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高小康副主任評論說,「國內劇集已由早期以金庸、瓊瑤為代表的偶像化隱喻劇(即以想像為中心構造事件),轉變為以自己的真實體驗、現實關係趣味為中心(構造事件)。使本來傳統的敘事與想像轉為窺視,劇情更加貼近現實。一切關於歷史和現實的敘述,一步步暴露在窺視中,包括一切人們所想知道的自身與他人的關係、他人的隱私,無一不可披露。言情劇一改想像中的隱喻浪漫愛情,把現實的人際關係拉進電視,是對浪漫性、白日夢化的反駁。反映出近年電視媒體的文化傾向,也反映出婚戀劇和言情劇的差別。」
撰稿人周欣欣在《過渡的一代》中闡述:從年齡層判斷,七零八零已步入而立或不惑之年,他們身上有著「年輕」與「穩重」並存的特色……關注大眾口味同時更愛看與自身人生階段相關的故事,《婚姻》和《媳婦》台詞出彩潮語不斷,是他們的重要看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