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1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讀書人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書評:罪與罰:《告白》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1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鄭政恆

譯者:丁世佳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17日 初版17刷

 電影《告白》的票房在香港衝破一千萬,在台灣則過了三千萬,影片的口碑也很好,《告白》也毫無疑問是我心目中2010年十佳電影之一。電影《告白》的成功令我立刻找來湊佳苗(1973年生)的原著小說讀一讀,比較一番。事實上,中島哲也的電影影像感甚強,改編上頗忠於原著,少不免也略作刪減,而小說《告白》的篇幅很適合改編為電影。

 電影《告白》比較像三段體,小說《告白》則分六章,形式上已經饒有意思。第一章「神職者」是森口悠子老師的個人獨白,一切情節理所當然是森口悠子的單方面感受和理解。第二章「殉教者」是班長美月給森口悠子老師的長信,敘說老師辭職後,「維特」擔任班導師的學期內、四個月裡發生的事,一切從美月個人出發。第三章「慈愛者」是少年殺人者B/直樹的母親的日記,記錄了直樹殺人以後以至最終家變的經過,一切從母親個人出發。

 好了,首三章用了獨白體、書信體、日記體,又有老師、學生、親人的角度,很立體了,三者在時間、空間、情節三方面呈互補關係。她們三人是各自孤立的,無法直接溝通。

 小說《告白》的後半部分更精彩了。第四章「求道者」是獨白體但有日記的成分,少年B直樹的第一身回憶,時間橫跨案發前後,語言中充滿焦慮和瘋狂的念頭,直樹透露了一個實情,就是他親手殺死森口悠子的女兒,因為他要成功完成少年A渡邊失敗的事。第五章「信奉者」是少年A渡邊的遺書,書信體但有獨白的成份,少年A渡邊剖析了自己的成長過程、瘋狂念頭和犯罪動機,簡單而言,他是一個聰明過人的戀母狂,希望得到母親的關注與肯定;複雜而言,他是虛無主義者,認可「人只是地球上無數生物之一,為了得到某種利益而消滅某個物體」(頁172),他的原型參照當然是杜斯妥也夫斯基小說《罪與罰》的主人公拉斯柯爾尼科夫了。

 好了,最後一章「傳道者」回到森口悠子老師的個人獨白,但對象不再是全班同學,而是少年A渡邊一人。而結局,並不如電影版般無稜兩可,森口悠子沒有留下一句「騙你罷了」讓觀眾猜度,而是留下一句「製作炸彈的、按下引爆鈕的,都是你。喏,渡邊同學。你不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復仇,也是你重新做人的第一步嗎?」(頁221)

 關於小說《告白》的分析也差不多到此為止。綜觀全書,《告白》無疑是推理小說,殺人犯在第一章已揭曉了,所以謎底就是森口悠子的復仇計劃與結果,電影沒有太多推理類型的包袱,更像青春校園暴力電影。然而內涵上,因著電影忠於原著,所以十分接近。

 另一方面,小說《告白》十分成功,獲得2009年本屋大賞,電影盡收原著精華因而上乘,小說水準無可置疑,唯一要雞蛋裡挑骨頭的一點,就是少年A渡邊的獨白、美月的長信和他們的思想,並不像初中生能夠做到。所以,從小說或電影《告白》,我都不大傾向社會性一面去解讀,一來事件不很真實,二來得出的都是少年犯、宅男、當代父母溺愛/疏遠子女、教育責任、傳媒力量等問題陳述。因此,我將小說或電影《告白》視為虛無主義的克服,讓《告白》的哲理性一面得到更多的關注吧。

相關新聞
2010商務暢銷書榜 巨星缺席 難成盛宴 (2011-01-10) (圖)
2010商務暢銷書版(選登) (2011-01-10) (圖)
書評:罪與罰:《告白》 (2011-01-10) (圖)
書介:房間 (2011-01-10) (圖)
書介:實用會計及金融普通話 (2011-01-10) (圖)
書介:尋路中國 (2011-01-10) (圖)
書介:只愛陌生人 (2011-01-10) (圖)
書介:三毛1943-1991 (2011-01-10) (圖)
徵稿啟事 (2011-01-10)
萬城目學 寒夜中的麻辣火鍋 (2011-01-03) (圖)
喜歡萬城目學需要理由嗎? (2011-01-03) (圖)
書評•清醒地發夢:村上春樹的寫作紀錄 (2011-01-03) (圖)
書介:花果飄零──冷戰時期殖民地的新亞書院 (2011-01-03) (圖)
書介:重尋無處--五常行遊錄 (2011-01-03) (圖)
書介:惡人 (2011-01-03) (圖)
書介:雨中的3分58秒 (2011-01-03) (圖)
書介:咿咿咿Eeeee Eee Eeee (2011-01-03) (圖)
徵稿啟事 (2011-01-0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讀書人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