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14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博覽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媒體革命的智慧設計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1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赫爾里(左)原是設計師。

 科技發展迫令媒體由「舊」走向「新」。面對頭腦聰明、心水清的讀者,經營情況愈見困難,「舊媒體」似乎追趕得十分吃力。

 所謂「舊媒體」,就是報紙和雜誌等平面印刷品,透過油墨和紙張處理及發布資訊。而「新媒體」則指使用電腦處理資訊,再經網絡科技進行傳播和交換。當「新媒體」出現後,電視和電台等影音資訊處理和廣播,亦被納入「舊媒體」。

 「新媒體」的特點,就是無需有明確建制和品牌。簡單一部電腦,已可進行編、採、寫和發布等工序,營運成本相當低,操作者有極大的編輯自由。營運媒體也不再是有錢人的專利,因為媒體的創辦、營運技術和知識已普及化及平民化。很多流量極高的個人網站或討論區,也以媒體自居。近10年,世界各地的「舊媒體」亦紛紛進行「新媒體運動」,另闢網站,把由「舊媒體」搜集、處理的資訊,經網上發布。

 早年江湖傳聞,「新媒體」的出現是「舊媒體」的「死期」。但至今,新、舊媒體依然並行。很多報紙傳媒一度勇敢地在網上版增設網民討論區,每天引來大批「無名氏」就新聞訊息激烈討論。最後,討論區都因為言論太激、牽涉法律問題而告終。這便證明,「Web 2.0」的互動、自由特質,是「舊媒體」升級至「新媒體」的重大障礙。「舊媒體」的特質,就是資訊經出版後,便不能更改和被更改,文責、言責明確。這特質促使媒體保守縝密。「新媒體」吸引之處,就是開放資訊處理的大門。世界各地流量最高的網站,討論區都是大膽開放,發布完可以隨意修改,近乎「無王管」。

 自古以來,人們對待媒體所發佈資訊,心態也是十分矛盾:當媒體太過客觀、權威性,便會遭指責「保守」、「一言堂」;媒體太過開放,訊息經由不同人士(如網民)隨意處理和發佈,又會被指「不可信」、「亂來」。近年,人們對「新媒體」有極大的期望,賜予「民意寶劍」,指嚇、監察「舊媒體」。很多人以為,新、舊媒體不能並存。主要原因是他們高估了「新媒體」的力量,低估了「舊媒體」的價值。

 「新媒體」雖然自由度大,透過個人隨身智能通迅裝備,能隨時、隨意發表和發布,但卻缺乏說服能力和公信力。比方說,若市民經網站得悉將懸掛颱風訊號,大家都會開電視、收音機,從這些被指罵「保守」、「一言堂」的「舊媒體」尋找「引證」,又或瀏覽由報紙等營運的網站,才敢相信消息、才敢提早下班。面對任何經網站、網上討論區、手機收集的訊息,人們其實對其真確性也持有保留。說到這裡,剛賜下「民意寶劍」,市民又隨即收回。

 由古至今,讀者不斷企圖從媒體找尋真相。隨著「新媒體」誕生,讀者企圖讓新、舊媒體踏上天平、互相監察。讀者來一個隔山觀虎鬥,維持兩者「check and balance」(制衡作用),把透過媒體獲取真相的機會率,大大提高。說到底,讀者還是不相信媒體,相信的只是自己。「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讀者真的很聰明嗎?但說到聰明者,其實是背後努力把新、舊媒體兩線發展的商人。 ■文:所羅門

相關新聞
媒體 整裝待發迎挑戰 (2011-01-14) (圖)
媒體革命的智慧設計論 (2011-01-14) (圖)
AK47無處不在 造孽人間 (2011-01-07) (圖)
最強武器 莫過恐懼 (2011-01-0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博覽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