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23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周日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地標建築屢攀高 難租難救不環保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2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首爾樂天大廈

事實上,摩天大樓總被視為是一個城市經濟和金融實力的象徵。雖然經濟危機令全球陷入低谷,但摩天大樓的建造仍然以空前步伐全速前進。根據國際高層建築與城市住宅委員會的報告,2010年全世界將會有超過100座200米的摩天大樓拔地而起,其中一半的建築在亞太地區,有三成將亮相中國。然而,隨著高層建築越建越多,其商業性和環保性越來越受到質疑,摩天大樓是否真的那麼風光?

通天夢未醒 各地爭建地標樓

即將完工的曼哈頓美國銀行大廈(Bank of America Tower)開發商DURST主席道格拉斯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建造一幢摩天大樓是一件既費時間又費金錢的工程,他說,「比如美國銀行大廈新總部,總耗資達到10億美元(約78億港幣)。因此,我們最關注的問題便是如何將摩天大樓的商業空間發揮到極致。」

顯然,有高處不勝寒這種擔心的不只道格拉斯一個人。楊文琪,這位執掌台北101大廈大樓事務處的副總經理向香港文匯報坦誠,「儘管現時台北101大廈觀景台、購物中心都在獲利,但是大樓出租業務仍在虧損。」好在受惠於大陸觀光客的增加,台北101仍較原計劃提前兩年實現盈利。

道格拉斯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從我祖父那輩起就開始建設摩天大樓,不過,我們並沒有期待工程可以馬上盈利,在我看來,短時期盈利的目標不現實。」

內地摩天樓 命運多舛盈利難

長久以來,內地很多摩天大樓面臨商業化難題。1998年落成的上海「金茂」直到2005年出租率才有所起色,而2008年底的一場金融危機,更迫使不少金融企業紛紛搬離金茂,令其出租率一度堪憂。此外,在2008年初,樓高199.7米,總投資26億元的「中原第一高樓」鄭州裕達國貿也被爆出幾乎連年虧損。更有如廣東佛山市52層高的「國際商業中心」在建設初期就因資金鏈斷裂,不得不揮淚賤賣的案例。

對此,信德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張韻雯表示,與普通高層物業相比,摩天大樓除了在觀光設施較有優勢外,其餘像餐飲、會務、出租等並不存在明顯差異。張韻雯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內地不少城市,甚至三四線城市都在你追我趕地興建摩天大廈,不過,這些城市是否有足夠多的需求仍有待觀察。」

地產商總結:或紀念碑或墓碑

內地地產商王石早前在總結房地產開發四大教訓時特意強調「危險的高樓情結」。王石稱,高樓建設不能拋開現實情況,不能超越地區經濟發展的同步水平,否則高樓建設將不再是紀念碑、里程碑,而有可能成為墓碑。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亦曾對中國人的「第一高樓情結」指出,做標誌性建築的時代已經過去,在工業文明時期,摩天大樓可以作為城市的標誌,不過,在今天這個網絡與科技時代,高樓大廈標誌性建築都已經成為過去式。

相關新聞
高處不勝寒 摩天樓有憂 (2011-01-23) (圖)
地標建築屢攀高 難租難救不環保 (2011-01-23) (圖)
最長雲梯莫及 救火難題待解 (2011-01-23) (圖)
「城市孤島」隔人氣 白領怨患「冷漠症」 (2011-01-23) (圖)
世界高樓排名 (2011-01-23) (圖)
阿聯酋迪拜哈利法塔 (2011-01-23) (圖)
千年藝術極品唐公主鳳冠 中德專家成功修復 (2011-01-16) (圖)
開拓視野:國際合作 提升文物修復能力 (2011-01-16) (圖)
精彩還原:修復法門寺地宮絲綢 再現唐仕女流行服飾 (2011-01-16) (圖)
首屈一指:墓葬壁畫修復 獲國家嘉獎 (2011-01-16) (圖)
努力創新:制訂陶製彩繪文保國家標準 (2011-01-16) (圖)
小三通10周年 通航秘辛首披露 (2011-01-09) (圖)
台商會長「硬闖直航」國台辦極速特批 (2011-01-09) (圖)
難題逐個擊破 「船旗」成焦點 (2011-01-09) (圖)
「小三通」率先搭建兩岸「生命通道」 (2011-01-09) (圖)
「小三通」大事記 (2011-01-09)
多位領導人家書曝光 (2011-01-02) (圖)
年底反腐 重擊特權現象 (2011-01-02) (圖)
毛澤東:堅拒親友進京謀職 (2011-01-02) (圖)
胡耀邦:家族從不搞特殊 (2011-01-0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周日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