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23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周日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城市孤島」隔人氣 白領怨患「冷漠症」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2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不少白領抱怨在摩天大樓中人際冷漠。

法國文學理論家及評論家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 )曾經說過,建造摩天大樓是為了人類,為了生活。現時很多在摩天大樓中工作的白領則抱怨稱自己得了「高樓冷漠症」,每日通過高速電梯上上下下,幾乎少有與別人交流的機會,猶如身處城市孤島。不少內地民眾在網絡社區也紛紛質疑,自己所在城市的摩天大樓變成了「傲慢和冷漠的代名詞」。不過,多名國內外知名建築設計師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未來眾多高層建築將以「人」為建築設計理念,在大廈內營造人與人溝通的機會,打破情感藩籬並盡可能地建立人際聯繫。

三亞鳳凰島建築規劃設計者、北京MAD建築事務所合夥人馬巖松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在當下社會人際關係日趨緊張的情況下,高層建築必須以人為本,並在設計中考慮當地地理環境因素。馬巖松在向記者演示其「北部灣一號」海景公寓設計方案中清楚地表達了這種理念—在海岸一線,起伏不平的高層公寓輪廓猶如山巒的山勢。馬巖松說,「山水情懷的表達非常契合中國傳統精神,再加上公寓中的多個空中花園,居住於此的居民將最大程度享受人際交流的快樂。」

而在菲律賓瑪布亞科技學院建築系副教授Jason Pomeroy看來,有必要在設計伊始就有意營造使用者在摩天大樓中相遇的機會,他說,「在菲律賓和新加坡的很多高層設計中,有意擴大公共空間,以便增加人際往來。」

建空中廊橋 增人際溝通

 Jason Pomeroy稱,像香港這樣高樓林立的城市,每座高層建築不僅應該在地下實現通聯,在空中也應該建立連接每座大廈的廊橋。Jason Pomeroy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說,「為了增進空中人際溝通,建立空中廊橋的想法並不是癡人說夢。」

參與設計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康沛甫建築設計公司副總監Cindy Kubitz 則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摩天大樓的確為大城市人口過密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不過,這種高層建築卻有疏離感情之嫌。Cindy Kubitz說:「摩天大樓的設計之初就應該為其使用者提供最大限度的便利。」

相關新聞
高處不勝寒 摩天樓有憂 (2011-01-23) (圖)
地標建築屢攀高 難租難救不環保 (2011-01-23) (圖)
最長雲梯莫及 救火難題待解 (2011-01-23) (圖)
「城市孤島」隔人氣 白領怨患「冷漠症」 (2011-01-23) (圖)
世界高樓排名 (2011-01-23) (圖)
阿聯酋迪拜哈利法塔 (2011-01-23) (圖)
千年藝術極品唐公主鳳冠 中德專家成功修復 (2011-01-16) (圖)
開拓視野:國際合作 提升文物修復能力 (2011-01-16) (圖)
精彩還原:修復法門寺地宮絲綢 再現唐仕女流行服飾 (2011-01-16) (圖)
首屈一指:墓葬壁畫修復 獲國家嘉獎 (2011-01-16) (圖)
努力創新:制訂陶製彩繪文保國家標準 (2011-01-16) (圖)
小三通10周年 通航秘辛首披露 (2011-01-09) (圖)
台商會長「硬闖直航」國台辦極速特批 (2011-01-09) (圖)
難題逐個擊破 「船旗」成焦點 (2011-01-09) (圖)
「小三通」率先搭建兩岸「生命通道」 (2011-01-09) (圖)
「小三通」大事記 (2011-01-09)
多位領導人家書曝光 (2011-01-02) (圖)
年底反腐 重擊特權現象 (2011-01-02) (圖)
毛澤東:堅拒親友進京謀職 (2011-01-02) (圖)
胡耀邦:家族從不搞特殊 (2011-01-0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周日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