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30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周日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復興瀕危技藝 老人歷盡劫難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3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姚敬堂是朱仙鎮年齡最長的木版年畫藝人之一。

 老手工藝人姚敬堂現任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研究會會長,曾任朱仙鎮木版年畫社社長6個年頭,今年已經80歲高齡。說起為保護年畫所經歷的艱辛,老人淡淡一笑:「我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收集年畫古版,但費盡氣力也只收集到53塊。其中2塊明代,23塊清代,其餘的都是民國時期版。」為了查訪年畫技藝的傳承人,姚敬堂立下「年齡60歲以上,曾在老作坊中學徒3年以上」的標準。按這條標準,鎮上在世的老藝人一共11人。

 「能傳到現在真的很不容易。經過文化大革命的震盪,留下來的古版屈指可數,11個人,53塊古版,這是歷史留給朱仙鎮年畫的全部。為了找到更多的年畫畫樣,我就托人從德國、前蘇聯、日本等地博物館拍下保存在那裡的朱仙鎮年畫圖樣,回來後再依樣繪圖,依樣製版。憑著記憶、琢磨和嘗試,我們這些藝人一點點將這門古老的藝術恢復起來。現在這11位藝人大多都作古了。」

 據姚老介紹,朱仙鎮年畫的五大特點決定了它的獨到之處。姚老拿起一張年畫給記者講解:一是線條粗獷,粗細相間;二是形象誇張,頭大身小;三是構圖飽滿,左右對稱;四是色彩艷麗,對比強烈;五是門神神碼多,嚴肅端莊。姚老告訴記者,朱仙鎮木版年畫不可比擬的地方是其套版、套色之難度。有些沒有天賦的學徒可能學習三年都找不到套版。

憂手藝失傳、精品減少、量多價廉

 「為了保存年畫的套版,我自己及整個家庭經歷了兩次大的浩劫。文化大革命,年畫作為四舊要被取消,整個屋子的年畫以及幾千個套版被一一焚燒,我自己也是被掛牌當街遊行。在90年代的時候,攤上了私藏國家文物的罪名,結果又被抄家,還打了五年的官司。」姚老不願過多講述當時的苦難,而更願意回憶自己作為年畫傳承人到各國交流的日子。

 「年畫多以神話傳說、歷史人物和戲曲人物為原形,每張年畫都蘊含著一個故事。海外一些國家對我們這些古老的技藝很感興趣,比如日本、德國等國家有很多人喜歡這個東西,也會經常邀請我去那邊學習交流。」但是令姚老覺得遺憾的是,在他看來,做朱仙鎮木版年畫的人太多了,出不了精品,「現在年畫都不值錢了。」

 因此,對於年畫前景,姚敬堂老人不免流露出擔憂。「當年『年畫復興』時的11名老藝人在世者寥寥,鎮上不少老字號的後代已經脫離年畫行當,年輕人不願意吃苦學習也會讓這一套活計失傳的。」

相關新聞
朱仙鎮木版年畫傳統與現代間求存 (2011-01-30) (圖)
復興瀕危技藝 老人歷盡劫難 (2011-01-30) (圖)
市場化生產包裝 國務院定為國禮 (2011-01-30) (圖)
家庭作坊堅守傳統 「清明上河圖」贏榮耀 (2011-01-30) (圖)
高處不勝寒 摩天樓有憂 (2011-01-23) (圖)
地標建築屢攀高 難租難救不環保 (2011-01-23) (圖)
最長雲梯莫及 救火難題待解 (2011-01-23) (圖)
「城市孤島」隔人氣 白領怨患「冷漠症」 (2011-01-23) (圖)
世界高樓排名 (2011-01-23) (圖)
阿聯酋迪拜哈利法塔 (2011-01-23) (圖)
千年藝術極品唐公主鳳冠 中德專家成功修復 (2011-01-16) (圖)
開拓視野:國際合作 提升文物修復能力 (2011-01-16) (圖)
精彩還原:修復法門寺地宮絲綢 再現唐仕女流行服飾 (2011-01-16) (圖)
首屈一指:墓葬壁畫修復 獲國家嘉獎 (2011-01-16) (圖)
努力創新:制訂陶製彩繪文保國家標準 (2011-01-16) (圖)
小三通10周年 通航秘辛首披露 (2011-01-09) (圖)
台商會長「硬闖直航」國台辦極速特批 (2011-01-09) (圖)
難題逐個擊破 「船旗」成焦點 (2011-01-09) (圖)
「小三通」率先搭建兩岸「生命通道」 (2011-01-09) (圖)
「小三通」大事記 (2011-01-0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周日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