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消委會公布,去年涉及售賣假藥被定罪的個案共19宗,涉及18間店舖,其中一舖兩度犯案。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譚靜雯)「山寨藥」愈揭愈多,香港海關聯同消費者委員會,昨首次公布去年18間涉及售賣偽冒壯陽、風濕及腸胃等藥物而被法庭定罪的藥房名單(見表)。其中,大埔景生中西藥房先後2次犯案;有3間「同名不同店」的龍豐藥房,共售賣逾10多款假藥;另有違規藥房結業後疑「借屍還魂」,改名後繼續經營。為加強打擊,海關會將被法庭定罪的個案資料,交消委會在網站及專為內地旅客而設的「精明消費香港遊」網站公開,提醒消費者免墮陷阱。
不法分子通常會捕捉一般消費者貪平的心態,香港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行動)課監督連順賢昨表示,假藥的售價會較正貨便宜10%。海關去年共破獲25宗涉及偽冒藥物的案件,搜獲約7萬多件或粒藥物,涉及金額達500多萬元。而首批被公開店名的18間藥房,涉及19宗案件及30多種藥物,包括治陽痿藥、風濕和腸胃藥等,因為「應用偽冒商標」,即以假亂真;或「應用虛假商品說明」,即藥物成分與標籤不符而被法庭定罪,案中的店東或店員有被判社會服務令、判囚一個月至十二個星期;罰款則介乎二千至五萬元。
未發現任何危害身體物質
連順賢透露,18間藥房中有6間已結業,而大埔的景生中西藥房曾兩度犯案。至於3間同名為「龍豐」藥房是否集團式經營,他稱,涉案藥房名稱雖相似,但調查後發現並非集團式經營。連順賢重申,海關會深入調查每宗個案,包括追查藥房負責人及繼續監察行動等,但不排除部分藥房被檢控後結業,或搬離原址,再「借屍還魂」繼續經營,故海關會有不同的行動和巡查,又會與業界合作打擊賣假藥。
連順賢透露,海關分別在邊境、分銷、儲存層面及零售市場檢獲冒牌藥物,大部分由東南亞、內地及印度生產。他說,不法分子通常利用郵包、速遞等方法把冒牌藥運入香港,但海關已在邊境做好截查工作,相信流入零售市場的藥物只佔3至4%。他又說,檢獲的假藥會送往政府化驗所化驗,至今未發現任何危害身體的物質。但他指出,若藥物成分與標籤不符,即使假藥沒有危害身體成份,但病人誤以為服食了適當的藥物,就可能會延醫。
被定罪最高罰款50萬監5年
為打擊冒牌藥,海關及消委會將合作,在消委會網站和專為內地旅客而設的「精明消費香港遊」網站公開涉及出售偽冒藥物而被法庭定罪的店舖名單,同時計劃每隔半年在《選擇》月刊刊登有關資料,供消費者參考。
連順賢呼籲市民光顧信譽良好的藥房,購買前,到藥廠網頁了解有關藥物的防偽特徵;如懷疑是冒牌藥,要妥善保存單據及有關藥物,向海關舉報,熱線電話為 2545-6182。根據《商品說明條例》,出售或供應附有偽造商標或虛假商品說明的貨品,屬嚴重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港幣50萬元及監禁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