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馬諾因參加相親節目而成為焦點。 網上圖片
彭彩綸
一個舞台,美女如雲,不是選美,而是擇偶,看著一個個精選上台的男士,一場人性好戲就要上演。在這個剩男剩女充斥的社會,相親節目如甘露滋潤著都市男男女女的心田,收視報捷出現春筍效應,各電視台爭相效法,各師各法,然而,當相親變成了真人秀,「尋找愛情」會否只是一場自我表演的「代名詞」?在文化標籤的年代,嘉賓與觀眾也可以各自各精彩。
狂野純情 各自標籤
近日,內地一個個尋找另一半的節目,火紅了不少電視台,每集都有精心打扮的男士加入「戰場」,他們被「圍觀」和「挑選」、被評頭品足,男士要盡可能表現自己的外表、才氣和「財氣」以吸引台上的女嘉賓。身處香港,筆者不只一次從朋友口中聽到他們追看的節目,早已「北移」——「相親」節目每每成為他們熱烈討論的話題。「相親」這個中國最古老的婚戀形式,從昔日含蓄的傳統中釋放了出來,全新進化,成為這個世紀最具浪漫氣質的粉紅色王牌;「相親」眾生,變成最吸引觀眾眼球的綜藝大餐——校花、假小子、寶馬女、豪宅女、拜金男等等,潑墨千筆,格調各異——純情是一個品種,狂野是另一個類別,中性打扮走的是另類的吸引,歡迎觀眾各自標籤。
以最近城中熱爆由江蘇衛視推出的《非誠勿擾》為例,台上站著24位女孩,每位女孩都會在節目中「選拔」白馬王子,她們的表情、言詞、行為都透露出時下男女的愛情觀與選擇傾向。這些上節目選男友的女孩,看似擺脫了被動的姿態,她們活潑、積極發問、對台上男生小心審視、大膽批判,表面上釋放了剩女自主的力量,她們如花盛放、敢上台敢發言,更敢於挑選,新一代的女性從遠古年代作為「他者」而存在的形態中蛻變,每一個「她」都可以是主角。
配對遊戲 刺激收視
在大量出產剩男剩女,相親節目叫好的時代,相親節目炮製者順水推舟,加多一把力,節目主持不單是讓男女嘉賓自由表達,甚至加以引導,製造話題,刺激參與者(包括:台上、台下、電視機前面)的投入感,於是,整個節目都豐富起來。這樣一種以月老及紅娘為包裝的節目,像軟軟甜甜的棉花糖,又大又美,令人有擁抱的衝動,然而,單憑「獵奇」這種膨脹劑又怎能支持同類節目的誕生與大熱?
在參與者的出位言論下,節目相親的本意變成了陪襯,配對遊戲變成一種保護色,展現自我個性、「一不小心」出了名、吸引了廣告商才是王道;有評論直指男女嘉賓上節目根本不是為了相親而是為了出名、電視台被批評造假設托之聲不絕;然而,紛至沓來的批評無阻收視長虹,這種發展,呈現出社會一種既不協調又互相包容的現象。
選美審醜 打造話題
首先,所謂「剩男敗犬」只是開場白,勇於站在舞台上的人從最原始的在現場或家庭觀眾中尋覓合適對象,到為了出名,儘管心態各異,基本上可歸納為:展現自我、挑戰傳統價值、讓自我(個體)得到大眾(群體)的關注與認可等等;「剩男剩女」如花盛放,盛男盛女各自表現,舞台成了表現個體主義的武器,至於如何在芸芸眾生(男生女生)中突出自己,成為最佳主角,靠的未必一定是美麗,很可能是另類。
於是,舞台上出現了「寧願坐在寶馬裡哭,也不要坐在自行車後笑」的女模特馬諾、要求女方年收入要達100萬至300萬而被封為「拜金男」的關敬民、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富二代劉雲超,再到爆出豔照風波的閆鳳嬌……擇偶男女的曝光率、輻射力直逼真正的明星,尤值得注意的是,一眾炙手可熱的主角都是對命運、特別對「錢途」極有主見的一群;當中,馬諾、閆鳳嬌的知名度,甚至早已蓋過原來電影中的女主角……原來,在消費娛樂主導的時代,相親選美不再吸引,審醜反變大熱。醜態百出的人物,竟然充滿吸引力,成為熱烘烘的社會焦點。
參與品評 與眾不同
事實上,新一代以言論出位的情況並不罕見,互聯網上早已流傳著不少「90後拜金女」的資訊,她們對自我的表達,對渴望和價值觀的奉行,在博客、微博高調發相之際早已赤裸裸地公開:有的燒錢炫富、有的徵友強調「非富不牽手」、甚至有人大聲高呼徵求包養等等,對以上種種刻意打破傳統觀念的情景,有人冷嘲熱諷,有人舉腳支持,也有人批判分析,但都不經意地呈現出一種特定的「文化符號」——異類標籤,這種標籤文化的現象來自價值觀與文化差異的累積,原來,我們一直在消費著「高調參與」的文化。
相親節目提供了直觀、簡單、形象化的舞台,觀眾快速收看、快速消化、快速標籤、快速傳播、快速討論,快餐化的參與模式極適合時下忙裡偷閒的都市人;無論觀看節目者的心態是出於好奇無聊、揭隱私、尋找刺激甚至是為了尋找茶餘飯後的談資也好,大家都在積極進行高速的標籤與分享,就像在 facebook(面書)看到朋友的新照片,會click like (讚好)、又或是留言「回應」、甚至借到自己的面書「分享」,都是一種對訊息積極反應與回應的文化。我相信不少朋友都做過以下動作:「發佈最新動態」、「在這相片上貼標籤」、甚至是「點擊相中人的臉孔以標記他們」,事實上,我們都在消費一種快餐式的參與體驗,那種體驗是「觀看表演」與「參與表演」之間的過癮與快感,既滿足了獵奇的慾望,又實踐了個性化意識的表達。
因此,從一度熱翻天的選秀到今天的相親秀,除了是更多自我表演的上位秀之外,更多的是群眾的高度參與。看者與被看者都為自己的符號努力經營,就如一個觀眾在品評台上男生女生打扮、言行、價值觀的同時,都在展現出一種個人的判斷、自我的表述,對外形、修養的美感認同與批判,就是一種生活態度與價值觀。在眾聲喧嘩之中,一個個彷彿由台上嘉賓、主持為主導的節目,其實殊途同歸,台上台下的參與者都在展現自我、進行價值觀的表述。正所謂有錢不一定有品味,高收入與高格調沒有必然關係,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文化符號,在追求 Value(價值觀)與建立 Lifestyle(風格)中活著,而人生的「格調」就是一種自我意識的呈現——「與眾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