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3月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文人辦文藝刊物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3-0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創刊號的訂戶逾千個。

——瞄準校園 寄望成功

 「難道在香港辦文藝刊物都必定失敗告終?」關夢南說道。

 身為本地文壇重要人物的他這樣說,在旁聽著難免令人感到唏噓。令人欣慰的是,他沒有以這句話作總結,老馬依然有火,夥拍志同道合的李洛霞、袁兆昌合編《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下簡稱《月刊》),為學生開闢投稿發表的園地,勇氣和誠意固然可嘉,難得的是創刊號有逾千份預訂。多年辦刊物經驗的關夢南坦言當中經過多番考慮和妥協。「辦文藝刊物也要有商業考慮,不能像以往那樣閉門自當編輯老爺,要走出辦公室去看看才行。」創刊號的成功總算印證他辦《月刊》的路是走對了。 ■ 文、攝:盧寶迪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香港,文學仍屬小眾,《字花》銷量有1,400本已是很好的了,最低銷量的文學刊物可以低至數十本,如何在保持文學質素與擴充銷量之間取得平衡,是個關鍵,畢竟獲得五、六十萬資助而銷量僅得數十本,那是對不起納稅人,是很浪費的。」關夢南如是說。

 辦刊物,總不能把一切想得太理想,也得考慮市場因素,身為《秋螢》和《小說風》的主編,面對兩本文藝刊物銷情低迷——「3期賣出77本」,關夢南以「慘痛經歷」來形容當中的過程。這次他與李洛霞、袁兆昌三人合編,他指李洛霞的20多年傳媒及編輯經驗,加上袁兆昌的活力和時事觸覺,各人都能發揮所長。袁兆昌曾是關夢南寫作班裡的學生,現時在工餘時間主理獨立出版社文化工房的運作,如投稿整理、對封面設計的要求,正好在月刊裡發揮出來。他客氣地說負責月刊的工作是個學習過程,像是跟兩位前輩學習。

 願意撥出私人時間來處理月刊編務,使命感一直是袁兆昌背後的推動力。「希望文學為大眾接受,但在實踐時,難免會有差距。我期望能夠保持戰鬥力,不想它因太多的討論而消耗。」近年香港鼓勵發揮創意,視覺藝術、設計之風盛行,他希望中學生不要忽略文字的作用,多多利用這個機會來投稿,畢竟現在投稿的園地有限,而本地文學正需要這類空間來培育。「創意若不從文字出發,那會變得空白。以文字表達的本土精神,是要有活力的,不是『動感香港』那種,而是尊重歷史和文化,向有價值的東西致敬。」

瞄準受眾 先求止蝕

 為免重蹈覆轍,關夢南事前分析讀者群。「第一類是社會青年,他們少看書;第二類是大專生,但他們很多都不買書也不看書,較多的是到圖書館借書;第三類是中學生,他們買書量最多,我曾到沙田一間中學搞書展,3小時內賣出價值1至2萬元的書籍。」

 所以關夢南便把目標對象定為中學生,他又指刊出學生作品,無論是校方和家長,都直接或間接鼓勵同學繼續寫作。「一來銷量有保證,二來名家作品也可流傳。月刊有部分篇幅會刊登著名作家的作品,學生便可閱讀他們的作品。創刊號未出,訂戶超過1,000人,反映中學生確實需要這類刊物。」銷情反應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隨意也能說出數間學校訂閱數目。「早前到屯門天主教中學擺攤檔,即場賣出150本月刊,連新書《關夢南新詩10堂課—中學生寫作提速班》也賣出300本。」他指現時情況跟原先想法相符,在全港440多間中學裡,他指若有50間中學訂閱,保守估計能賣出約3,000本,起碼不用虧蝕,有望做到脫離資助,自力更生。

 以中學生為目標對象的另一原因,關夢南認為他們的可塑性強。「中學生對寫作還有夢想。你跟大學生或在職青年說,他們不會理睬你,他們知道不可能靠寫作維生,夢已經碎了。」

堅持質素 滿足需求

 經過昔日的慘痛經歷,分析讀者群和《月刊》的方向,他和李、袁二人都有共識,要有紀律——「嚴受死線,以免推遲了出刊日期或脫期。」他們也需要作出商業考慮,《月刊》刊登學生投稿以至「焦點校訪」部分裡所選擇的學校,也會考慮該校的訂閱情況。「質素固然重要,但這當中需要妥協,不過最終受益的是本地文學。現在的情況是和尚到民間化緣,不像以前那樣,和尚把廟建在半山,靠信眾自發上山求學。」所以《月刊》除了有刊登中學生投稿和著名作家的作品之外,也有針對學生需求而做的專題部分,如「寫作題目詳析」和「摘A個案實錄」等。

 關夢南對《月刊》的前景感到樂觀,期望今年能做到一期賣出5,000本,內容方面也希望可以刊登更多文學味濃、篇幅較長的作品。

 《月刊》創刊號的成功,或許為文藝刊物的生存提供一個明確的指引。

相關新聞
先有Change,還是先有Leader? (2011-03-01) (圖)
文壇新獎:李聖華現代詩新人獎 (2011-03-01) (圖)
獨立出版社在台北書展嘗新體驗 (2011-03-01) (圖)
文人辦文藝刊物 (2011-03-01) (圖)
前言: (2011-02-26) (圖)
雪地上打馬球 貴氣從運動開始 (2011-02-26) (圖)
舞龍舞獅 存精粹展新裝 (2011-02-26) (圖)
用藝術品呈現 各自的「香港故事」 (2011-02-24) (圖)
「這麼近那麼遠」的城市悖論 (2011-02-24) (圖)
似真似假「港式幻覺」 (2011-02-24) (圖)
《鳥之戀人》 (2011-02-24) (圖)
《終極地》 (2011-02-24) (圖)
第5屆亞洲高端畫廊酒店藝術博覽會 (2011-02-24) (圖)
時光變遷裡的視聽回味 (2011-02-24) (圖)
「探索屯門」大型展覽 (2011-02-24) (圖)
賴筠婷手繪的香港素描 (2011-02-24) (圖)
水墨 雕塑 錄像 剪紙 (2011-02-22) (圖)
香港動漫美學2011 (2011-02-22)
《立體又少了風位》 (2011-02-22) (圖)
《如來神掌大學》 (2011-02-2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