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港府發行抗通脹債,買得過嗎?兩睇。
從「唔使輸」的角度而言,買得過的,但這是在一手發行時買而言。一手有配額,如果他日通脹明顯時才買,二手市場肯定「爭崩頭」,未必著數。從美國自2003年有官方紀錄以來的最短年期五年期TIPS息率可見,在通脹急升尤其通脹預期失控之時才買入,TIPS息已跌至很低,根本無著數。
「唔使輸」不等於「最好賺」。「另一睇」是,TIPS是否抗通脹最佳之選?假使買金,自1968年金價浮動至今,扣除本港通脹的實質回報平均達6%,牌面上已跑贏TIPS。
黃金無息,當然無人長年揸金。本港的通脹升多跌少,且一升通常起碼四至六年,有時甚至長達三、四個經濟周期。如果只於本港通脹上升的日子才持黃金,又會如何?
從上述的金價實質回報中,只抽出本港通脹上升部分,可見自1968年至今,實質回報達11.1%。買TIPS?顯然一半都無。
其實,TIPS只是將通脹風險售予政府,這工具只適宜受不起通脹風險但又不知有何其他工具可跑贏通脹的人士。將風險賣掉而買入保障,就是不肯承受風險。世上沒有免費午餐:不肯承受風險自然無額外回報。
通脹永遠是貨幣現象,但貨幣還不過是政府搞出來的,儘管我們的通脹未必關我們的政府事。要應付通脹,還是靠自己最好。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首席經濟及策略師 羅家聰 (摘自《交銀金融》3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