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消費得「喜」
Citibank 環球個人銀行服務財富管理業務總監李貴莊
問:現在百物騰貴,資產的價值變得愈來愈低,有什麼方法可以應付?
答:近年物價日漸高企,大部分的消費品包括食品價格以及私人房屋租金等升幅擴大,根據政府統計處最新公布今年1月整體消費物價與去年同月比較上升3.6%。此外,本港仍然處於較為低息的經濟環境,在銀行的存款由於利息相對為低,對資本增值的作用甚微。
為令資產可以對抗通脹的壓力,投資者其實可以考慮選擇買賣與商品相關的貨幣。外幣投資有兩大優點:一為在買賣外幣時,有機會賺取外幣的升幅差額;二為某些外幣的定存年利率會較港幣為高,以澳元為例,部分銀行3個月的定存年利率為4厘以上,利息回報相當吸引。當然如果可承受風險比較高時,更可考慮外幣掛鈎存款,享有更高的潛在利息及外幣增值回報。
問:美元仍然弱勢,拖累港元表現,如何可以令存款保值及有所增長?
答:雖然美國經濟自金融海嘯後已見改善,但復甦步伐仍屬緩慢,加上美國聯儲局實施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令美元弱勢持續。由於港元與美元掛鈎,所以港元亦跟隨貶值。由於香港人的資產普遍包括現金、存款、股票及物業等投資,有機會過分集中於以港元投資,因此資產價值亦有可能會因美元的表現而出現折扣。譬如近年來,大家出外旅遊時,會覺得港元很不見使,又或是購買外地進口貨時覺得愈來愈貴。
要令自己所持有的資金保持穩定價值之餘,又可以減低港元被美元拖累而貶值的風險,投資外幣可算是一個不錯的途徑。把所持有的港元直接購買美元以外之外幣,例如澳元、紐元、人民幣等,可以避免直接持有港元而承受資產貶值的壓力,為自己財富增值。得到較好的回報之餘,甚至可分散資產的分佈比例,從而減低潛在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