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賈選凝
從2月中開始,已舉行約1個月的「麵包與木偶」社區藝術嘉年華系列活動,昨天在大木偶的快樂巡遊中,圓滿結束。在我們體驗過一系列社區藝術展覽、共生舞蹈表演、社區音樂和藝術地攤後,不妨一起聽聽主辦是次活動的藝術總監、社區文化發展中心總幹事莫昭如是如何從擁有30年歷史的美國著名社區木偶藝術節中,獲得靈感,帶來全港首個麵包與木偶大型社區藝術嘉年華——8隻代表著香港各種社會議題的大木偶,不但激勵了社區內各行各業人士陶醉在藝術創作過程中,也讓大家感受到了大木偶藝術的傳統文化趣味。
大木偶最獨特有趣之處是?
莫:八仙過海大木偶巡遊中,有各地區參與者:居港的菲律賓外勞、香港聾人協進會和傷建人士,以及小朋友。大家一起來完成一個好簡單的故事:人們的苦難來源於一隻大怪獸,其實這當然有諷刺香港社會現實的成分。通過一個故事表達寓意,而讓大家一起狂歡則是最開心的部分。載歌載舞,加上現場菲律賓傳統樂器為伴,以及社區手製的惡魔嘍囉木偶,八仙的神話故事一下就變得生動活潑起來。借古喻今的神話故事裡,像巨人一樣的大木偶在龐大場地上出現,其實帶給了現場觀眾很大震撼。
社福機構與藝術結合,會產生怎樣意義?
莫:社福機構的宗旨始終是幫助一些受助對象改進生活,這改進同時包括物質和精神層面,我們這次通過藝術的方式,也是想達到這樣的目標。參與的人們都非常快樂,他們不是被動投身其中,而是真正感到了滿足,這或許就是這次活動最大意義所在。雖然這可能對他們的物質生活並不會帶來太大改善,但他們至少可以從中找到一種精神上的充實感。
從美國木偶藝術節中受到哪些啟發?
莫:首先想強調的是,很多人都覺得大木偶看起來好新鮮,但其實這並不是我們去學習西方的一門藝術,木偶本來就是我們中國傳統中很重要的一種表演形式。我們則借鑒了美國木偶劇場的名字「麵包與木偶」。面包象徵了人們日常生活中賴以維生的食物,我們試圖傳達的概念,正是食物與藝術同樣重要——藝術對我們每個人來講,都是生活中的必需。在這個理念之下,能進一步實現社區和其他福利機構的共融,令參與者在木偶的趣味活動裡,實現個人成長,則是其引申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