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熊 全國政協委員 百家戰略智庫主席
今年全國人大會議閉幕後,溫家寶總理回應香港記者的提問說:「方才你說香港的傳統優勢不存在了,我不這樣看。」他還要求:「香港要注意三件事情:第一,要有一個長遠的、科學的發展規劃;第二,要重視和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第三,要努力改善民生。」溫總理對香港把脈極其準確,如何結合內地市場的變化,把香港抽象優勢化為具象優勢,將香港的傳統優勢變為新興產業的優勢,特區政府應有發展規劃,並以此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改善民生。
香港的傳統優勢主要是一些抽象優勢,其中對生產管理、產品品質、誠信重諾的優勢,令香港有著「商業誠信」的金字招牌。誠信是中國傳統的商業道德,晉商與徽商就是中國古代以誠信經商勢力最大的兩股商業力量。香港是東西文化交匯之地,既保留了中國誠信商業文化的傳統,又與西方以契約精神為核心的現代商業文明長期融合,形成了香港獨有的中西文化薈萃的「商業誠信」特色。
利用香港抽象優勢 打造奶粉藥品生產基地
由於香港製造業北移後沒有抓住機會完成產業轉型,出現了產業空洞化現象,造成過度依賴金融地產、結構性失業等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對此必須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解決結構性失業問題,可以利用香港在誠信體系較為健全、契約精神較為執著、檢測和認證較為到位方面的抽象優勢,打造以香港為產地的以奶粉為重點的食品、藥品生產基地,生產13億人信得過的奶粉和藥品。一來可以滿足內地市場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讓香港製造業空洞化的狀況得以改善,紓緩結構性失業問題。
比較起來,在亞洲四小龍中,新加坡、韓國和台灣在產業轉型中,重視發展製造業以解決就業。多年來,新加坡一直將製造業作為支柱產業加以培育,從現在到2018年,新加坡每年創造大約1.5萬個新的製造業就業機會,製造業的增長令服務業每年衍生大約6,500個就業機會;由於韓國市場狹小,韓國製造業一直處在必須不斷向海外擴展的階段,韓國電子、汽車、造船、電子等製造產業享譽世界,在韓國股市,製造業的比重高達60%;台灣一位製造業企業家說:「台灣製造業的精神是:『拚擠搾趕』,業績是拚出來的,利潤是擠出來的,績效是搾出來的,產品是趕出來的。」這種精神推動台灣製造業頑強生存下來,更積極推動台灣以發展新興工業為主的高科技產業的產值不斷擴大。
六大產業成效微 「零關稅」未充分利用
特區政府近年宣布計劃推動六大優勢產業,包括教育、醫療業、檢測和認證、環保、創新科技、文化及創意,但六大優勢產業至今成效甚微。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醫療產業、檢測和認證產業,正是香港「商業誠信」的抽象優勢可以大展身手,將其轉化為具象優勢的地方。可惜,在醫療服務優勢發揮方面,只是香港的醫療服務提供者可在內地多個指定省市設置獨資門診部、醫院和療養院等,而檢測和認證產業優勢的發揮更乏善可陳。
另一方面,內地海關總署指出,CEPA由2004年實施至去年初,內地進口香港享有CEPA「零關稅」優惠貨物,累計貨值27.3億美元,累計關稅優惠額16.6億元人民幣。但香港製造業者至今尚未充分了解和利用「零關稅」,導致近90%的港產品放棄以「零關稅」進入內地的機會,更遑論利用「零關稅」建立香港的新興優勢製造業。實際上,「零關稅」安排是中央為幫助香港扭轉產業單一格局而採取的重大舉措,寄託著中央對香港加快結構轉型和持續發展的殷切期望,有利於吸引製造業在本港發展,增加就業職位,平衡產業結構。特區政府和本港各界都應充分理解中央的良苦用心,充分運用和發揮「零關稅」政策,重建香港的製造業。
香港建立新興優勢產業的千載良機
當前內地市場一個突出問題便是誠信缺失,部分內地企業以犧牲道德和消費者利益換取利潤,加上政府質檢部門失職、瀆職,最終必然付出沉重的代價,其中以奶粉行業和醫藥行業最為明顯。
2008年內地的「三鹿奶粉風暴」,成為內地奶粉行業誠信危機的總爆發。以原料中添加三聚氰胺的方式來達到蛋白質檢測含量標準,用成本低廉的作假方式來達到高額收益,稱得上是內地食品安全問題的沉崐。這場風暴所牽連的範圍之廣,造成的惡劣影響之大史無前例,之後又爆出「皮革奶粉」甚至亞硝酸鹽毒奶粉食死人事件,令內地人對國產奶粉信心盡失,不少內地人赴香港購買奶粉,導致香港奶粉需求量大增和價格上升。
內地另外一個誠信缺失的行業是醫藥行業,在內地醫藥全面市場化,以藥養醫,勢必逃脫不了「逐利」的天性,醫院成了市場,醫生成了商人,醫院這一醫藥產業鏈的龍頭,一旦走上歧途,導致內地醫藥市場藥價虛高,偽劣藥品氾濫,由此造成的醫療事故層出不窮。去年12月21日,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去年查處的侵犯知識產權並利用互聯網銷售假藥的十大典型案件,令人觸目驚心。出於對香港藥品品質的信任,到香港買藥的內地人士越來越多。
當前內地社會發展正處於轉型期,一些人急功近利、道德缺失,缺乏誠信意識,為了獲取不義之財不惜幹一些傷天害理之事。據報道,中國每年因為信用缺失而導致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高達5,855億元,相當於財政收入的37%,或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因此至少減少兩個百分點。由此可見,誠信的缺失,對內地經濟的殺傷力很大。但內地市場要建立商業誠信,非一朝一夕功夫,特別是內地奶粉行業和醫藥行業重建誠信,更需漫長時間。在此期間,由於內地市場對優質奶粉、食品和醫藥產品的龐大需求,正是香港利用CEPA安排的「零關稅」政策,將奶粉業和醫藥業建立為本港真正的新興優勢產業的千載良機。古云:「花堪折時直須折,莫等花落空折枝」。香港講經濟轉型講了很多年了,一直未找到方向,更未掌握突破口,現在機會來了就要把握,特區政府應打破「小政府大市場」的傳統思維,在資金、土地、稅務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有所作為,不然經濟轉型永遠只是空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