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被困麻風村的康復者和常人一樣多才多藝、情感細膩。 漢達康福協會提供
康復者林志明曾靠自己的才華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並得到重用,當他沉浸在正常融入社會的喜悅中時,厄運卻再度降臨,單位因不敵市民壓力將他辭退。
1975年,林志明在廣州一個街道辦做宣傳工作,因文字功夫好,工作態度認真負責,獲領導重視。林志明有感自己獲得正常人的平等尊嚴,工作也更加起勁。在街道辦工作5年後,衛生部門和民政部門獲悉他的現狀,決定樹立他為康復者自強典型,邀請廣州各級民政部門為他做經驗介紹會。林志明真誠地和大家分享生活,不料,甜蜜的表彰大會帶來的是苦難,當地居民得知林志明是麻風康復者後,隨即戴上有色眼鏡,不斷向單位投訴,以至他丟了工作。
國人不同情 外人卻關注
林志明寫出內地第一部麻風病患者親歷題材的小說後,在國際公益組織推動下,獲得國際大獎。孔豪彬的詩《我的坎坷途》也是如此,國際著名的麻風防治人士施欽仁教授的女兒安薇小姐帶到美國發表。一首詩感動了無數外國人,還走進國際研討會會場。志願者「羽之翮」在探望孔伯後一直無法忘懷這種強烈的感受:「為什麼中國的麻風病人在國內得不到應有的同情,卻深受外國人關注?」
談及部分發達國家對中國麻風康復者的悉心照顧,麻風病專家江澄教授充滿無限感慨。他表示,過去對國際麻風組織和外國志願者的關注,「我們總覺得人家是找碴子,實際上我們是有做得不好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