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學會永遠榮譽會長張華峰指出,他經常奉勸客戶不要炒賣窩輪,是因為輪商會給很多「假象」投資者,引誘他們做買賣;事實上,很多輪商經常自買自賣自己發行的窩輪以製造交投,也不跟正股開價,差價又較闊,令不少散戶贏不到錢。
在七十、八十年代,上市公司A透過經紀B,將股份賣給經紀C,經紀C再賣給經紀D,最後經紀D賣回給經紀B或公司A,股份經一圈後交投便急增,若散戶在高位接貨,便損失慘重。
窩輪免稅低佣 最易成事
窩輪買賣既豁免印花稅,佣金又可自行調低,令輪商透過非常手段來提高交投量的誘因大增。而近年發生的造市案,基本都是涉及窩輪。
香港股票衍生產品近年交投急增,是散戶的主要投資產品;香港的備兌窩輪及牛熊證的交投也是全球第一。不過,業界競爭激烈,加上很多投資者買賣窩輪時,視窩輪的流通量和成交量為重要指標,成交愈大的窩輪愈受歡迎,因此有個別發行商為增加成交會與專業窩輪炒家合作,以優惠價利誘炒家及證券經紀,用「搭棚」方式催谷起成交,製造交投活躍的假象,吸引散戶跟入後痛宰。■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