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4月2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傳統創意 活潑傳給新生代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4-2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葉浩麟透過各種研習,讓學生體會書法的趣味和應用。

 說到傳統民間精粹,不少人都會擔心願意學習的人愈來愈少,文化瑰寶隨時失傳。其實要把中國文化傳統傳給下一代,方法可以活潑有趣,不一定如想像般那樣刻板沉悶,做出來的效果同樣令人賞心悅目,說的是在香港兆基創意書院舉行「大頭佛寫書法」展覽,內裡展出的都是由駐校藝術家及大頭佛工藝師指導書院裡學生所創作的製成品,讓你從中看到傳承傳統精粹,也可以是一件別具創意的事。早前他倆更在學校開放日,舉辦工作坊向來賓傳授傳統文化。

 葉浩麟是其中一位駐校藝術家,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的他,近年經常寫橫額、大字報和牌匾等,讓他體驗到書法的應用可以很廣闊。身為駐校藝術家,他說要使學生學習書法,最重要是提起他們的興趣,所以他的工作就是與學生透過不同的研習,使他們感受書法有趣的地方。「一開始會做些『熱身』動作,在雞皮紙上寫大字。之後讓他們造字,賦予新字一個意思,把新字雕在木版上,甚至以紙皮等做出立體字,以及為社區設計標誌等,以不同的工具和方法呈現新字。」葉浩麟透過一連串方法使學生認識到文字藝術的應用範圍,對文字有更廣闊的想像:「使他們思考字與自己以至社會的關係,透過造字練習思考如何讓字延續下去。」

傳承傳統創意

 每逢農曆新年,總會看到在舞獅旁的大頭佛的蹤影,但大頭佛是否全都要一模一樣?在展覽裡你會看到不少由學生手製的卡通大頭佛,惹趣搞笑,指導他們製作的是大頭佛工藝師陳澧祥。他自幼跟紮作老行尊兼父親陳彬在家裡做大頭佛,後來移民到美國經營餐館,直至去年回港,主要到學校開辦工作坊,傳授大頭佛的製作技巧,他坦言講解時不會像他以往學做大頭佛時那樣沉悶。「在我成長的年代,長輩說一句,我們便跟著做,雖說現在參加者對製作大頭佛大多感興趣,但年青人不喜歡刻板的事情,所以我偶爾也會加插一些關於大頭佛的故事和個人經歷,如大頭佛與舞獅的由來等。」在工作坊裡,陳澧祥把製作大頭佛過程一步步向大眾講解,由把報紙和漿糊鋪在英泥硬模上,到乾了後以刀剖出倒模,再到開口、眼和鼻及掃上福灰,到最後填上顏色,示範過程乾淨利落。駐校期間除了跟學生講解傳統大頭佛的製作,還教他們以竹篾製作創意大頭佛。「我經常鼓勵同學在傳統模式上創新,他們在傳統大頭佛製作,加入卡通元素,做出了新的創作。」

 學習傳統文化也可以從有趣的方法入手,香港兆基創意書院中五學生張君懿坦言過程甚具玩味,在展覽裡分別能找到她把心頭好——偶像李準基和飼養的小龜——轉化成文字呈現和龜形大頭佛。透過這次玩味學習,她說對於傳統文化也有所改觀。「傳統的東西並非只局限於傳統方法,我們也可用傳統的東西表達流行文化,如部分書法作品寫的是流行曲的歌詞等,即使是大頭佛,又是否必定只有一個模樣?我覺得其實可以有另一個玩法。」她坦言在學習過程中有不少得著,特別是在練習書法時不單學會把字寫得美觀,還從中把愁思煩惱一掃而空,甚至推動她在日後嘗試不同的創作。  ■文、攝:盧寶迪

相關新聞
設計師與你系列(一) (圖)
遇上平面設計師 原來設計從不平面 (圖)
傳統創意 活潑傳給新生代 (圖)
「大頭佛寫書法」展覽
歷史與空間:官員「求雨」中的品格顯露 (圖)
心靈驛站:平安夜 (圖)
古典瞬間:書如智友 (圖)
詞話詩說:我們的胡士托
〈我們的胡士托〉
百家廊:粉紅絲帶 (圖)
翠袖乾坤:年輕人不識梅艷芳?
海闊天空:台灣隨意吃喝漫遊
琴台客聚:徐速?沒聽過 (圖)
杜亦有道:東都西移
思旋天地:「灰姑娘」
詩幻留形:中聯電影的倫理呼喚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