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戲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戲曲視窗:超越時空的藝術價值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5-03]     我要評論

 明天是五月四日,一個紀念「五四運動」的日子。「五四運動」對中國的影響是全面的,和它一起產生的「新文化運動」與中國文化藝術傳統的角力,至今未絕。以上世紀三十年代兩位粵劇大師薛覺先和馬師曾為例,他們提倡改革粵劇,並非純粹爭取市場的商業行為,也是受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影響,認為非改革粵劇,粵劇便會變成落伍的舊東西。一九三六年,薛覺先到新加坡走埠演出,出發前發表了一篇題為《南遊旨趣》的文章 ,具體而全面地介紹了自己對戲劇的看法。他認為粵劇不應因循守舊,要「融會南北戲劇之精華,綜合中西音樂而製曲」,並強調劇本要具目的和主旨,甚至還主動配合時事、社會及政治的事件進行作劇,「以言發抒革命真理,則《愛情非罪》頗能闡微;以言改革鑼鼓喧鬧,則《還花債》實稱創作;《可憐的秋香》儆自殺之頹風,《五三魯難記》寫國恥之痛」等。

馬師曾比薛覺先大刀闊斧

 以改革程度來說,馬師曾比薛覺先更徹底。馬師曾在啟程往美國舊金山及各地演出前,出版《千里壯遊集》,藉以披露自己的志向及對演劇的見解。他認為傳統粵劇舊有的一切程式、排場與規矩全都是一種障礙,應該加以廢除,「我們的伶人還死守著甚麼場口、步武的成法,甚麼靶子、演唱的老例,純粹用圖案作脊椎,決不能站起來自稱藝術。在此電影戲、舞台戲競爭激烈當中,哪有不一敗塗地的道理呢?」換言之,舞台上的「粵劇」一切都應重新加以改造。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後的香港粵劇大概是沿著薛覺先提倡的路子走,南北共融,中西合璧,因而部分粵劇傳統得以留下來,但也有不少遺掉了。至於內地和本地部分粵劇工作者則做著一如馬師曾主張的改革工作,粵劇便煥然一新,變成「粵曲歌劇」或「粵曲歌舞劇」。戲劇家吳祖光寫過一篇《論京劇不能適用立體佈景和表現現代生活》的文章,他說:「我的看法是京戲(實際也就是所有的古典戲曲,如更老的崑曲、川劇、漢劇等等)到底是過去舊社會的語產物,它的表演方法也就只可能從古代的生活條件裡產生出來。它的動作也就是古代的生活中動作的誇張和提煉,沒有那樣的寬衣博帶,也就產生不了戲曲表演當中的長袖善舞和那些台步身段。這些舞蹈動作是京劇表演藝術的主要部分,它和其餘的部分如服裝和化裝、道具、音樂、歌唱、說白,以及色彩是一完整統一的體系,它的美是諧合一致的美。」

 中華大地,南腔北調,方言眾多,鄉音和唱腔各成一系。但演員一出舞台,看其穿戴,觀其動作,雖然聽不明白其唱白,也知道他是戲曲演員。因此,「身段」和「做功」仿如戲曲中的「書同文」,把三百多種的地方戲曲連成一體。粵劇革除「身段」和「做功」,便等於消滅了戲曲的「共同特徵」,離開戲曲體系另闢天地了。  ■葉世雄

相關新聞
「彭城樂府」薪火相傳 大老倌攜新秀同台演好戲 (2011-05-03) (圖)
戲曲視窗:超越時空的藝術價值 (2011-05-03)
廣東香山粵劇團首度來港演出 (2011-05-03) (圖)
陳韻紅接替倪惠英當穗粵劇院「一姐」 (2011-05-03)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2011-05-03) (圖)
舞台快訊 (2011-05-03) (圖)
尹飛燕如願以償 練功場揭幕 (2011-04-26) (圖)
戲曲視窗:白話化文明粵劇 (2011-04-26)
《開叉》人物多 有條不紊 (2011-04-26) (圖)
合唱 (2011-04-26) (圖)
大合照 (2011-04-26) (圖)
《開叉》第一輪天神合照 (2011-04-26) (圖)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2011-04-26) (圖)
舞台快訊 (2011-04-26) (圖)
關世振設計特備武場 任丹楓 紫令秋合力演新劇 (2011-04-19) (圖)
李龍《文場武場現專場》交出成績 (2011-04-19) (圖)
戲曲視窗:鑼鼓響遍香江 (2011-04-19)
百場「紅色演出」登國家大劇院 (2011-04-19)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2011-04-19) (圖)
舞台快訊 (2011-04-1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戲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