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100個大城市中有77個房價環比上漲,僅從這一數據看,進行了近4個月的調控新政並未達到效果,我行我素的開發商似乎仍不肯流出「道德血液」。
但細細查看,原來有84個城市的漲跌幅度在1%之間,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城市房價並不是猛漲猛跌,而是維持了原有水平。這個數字,與此前動輒3至4%的環比漲幅相比已大大縮小。客觀說,樓市新政已收到一定成效,但這個效果僅維持在雙方都可接受的範圍內,買賣雙方正處於膠著博弈,互相試探的區間內。
面對博弈激烈的局面,有專家按捺不住,認為應當用更為猛烈的政策趁熱打鐵,繼續高壓樓市,逼迫房產商就範。竊以為並不可行。
調控為保市場公平
政策介入市場的目的是為了規範市場,令市場中的漏洞少一些,杜絕投機取巧、巧取豪奪的事情發生。中央出台限購令、房產稅,又從土地供應方面給房企戴上緊箍咒,無一不是貫徹「規範市場」的宗旨而為,其目的並非是要搞垮哪家企業,而是要讓房企與購房者之間的利益關係找到最佳平衡點。
根據經驗,激烈的博弈是最有效找到這個平衡點的方法。無人購房,房企自然會降價。而價格達到了心理預期,購房者亦會果斷出手。因此,這個時候政策不宜有變化,一旦變化就會破壞博弈的好局。而無論對於房企還是購房者而言,也必須想明白這個道理,政策不是博弈的工具,亦不是牟利的前提,而是保障市場公平的基礎。 ■周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