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5月12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人物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混雜文化身份的受益者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5-1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盛宗亮在本次盛會上的演出。小提琴Kim,大提琴Ramakrishnan。

 今年55歲的華裔音樂家盛宗亮覺得是時候來場變革了:重構西樂古典時代的音樂生產模式,讓作曲家和演奏家經過反覆地排練、修改和表演,令音樂達到最大的可交流性。在分工精細、行家「搶佔」山頭的現代社會,他從自身混雜的文化身份中獲得勇氣,並借鑒出一套更包容和更富創造性的教育方式。

 他把試驗田選在彈丸之地的香港,並以建校僅20年的香港科技大學為基地,更別具深意。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梁小島

 由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主辦、為期兩周的盛會「創作間的親暱:盛宗亮與國際作曲家/演奏家聚會香港」,在上周日成功閉幕,這無疑證明了該活動的創辦人兼藝術總監盛宗亮的念頭不是一時興起。通過一周兩次的音樂會和數場公眾講座,幾位曾獲「格林美」、「普立茲」獎及其他世界各地的傑出演奏家、作曲家,與香港本地音樂人才一齊,像一群勤勞的戲劇工作者,積極地為創作和表演之間找尋更趨完美的詮釋之路。這是需要勇氣的,因為被納入討論修改的曲目全部是公演或唱片灌錄多次的經典名曲,包括盛宗亮自己的《鋼琴三重奏四首》和《單簧管與絃樂四重奏的小協奏曲》,甚至莫扎特的《第一號鋼琴四重奏G小調》及《A大調單簧管五重奏,K581》也成為「開刀」的對象。

 「這將會是每年一次的持續性項目,一方面從教育的層面觸及現代音樂作曲和演奏日漸疏離的問題,另一方面,啟發非藝術專業的人的創造性思維。」盛宗亮用流利的中文說。這也是他對出任科大「包玉剛傑出音樂教授」的擔當,除了策劃該校音樂學院的教育課程軟件,還負責樂器購置及劇場興建等硬件。運作資金來自於蘇海文基金早前向科大資助的200萬美元。

 盛宗亮有一張典型亞洲人的國字臉,平常說話時,他臉頰上的兩個酒窩也若隱若現。正如他的音樂,有盛氣卻不失本真,無論是音樂創作還是演奏或指揮。

不做狹隘的中國音樂家

 27歲隨家從上海移民美國,盛宗亮在彼邦被看成天才。連西方古典音樂大師、為人謹慎的倫納德.伯恩斯坦,對這位閉門弟子也稱讚有加。最轟動的,是2001年獲得麥克阿瑟基金會頒發的「麥克阿瑟天才大獎」,獎金50萬美元,而上一次音樂界人士獲獎已是10幾年前了。但在中國的20多年的成長中,他被人冠以最多的則是「勤奮」和「刻苦」。他是文革後恢復高考制度的受益者,當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和他同招進青海歌舞團的文藝特長生,在第一輪考試中慘遭淘汰,幾乎全軍覆沒。

 「其實並不是我有甚麼雄心大志。那個年代沒有人學習,抽煙、喝酒、打麻將,大家都在混日子,但我總覺得不能這麼荒廢,每天早上就花幾個鐘頭,學學英語,研究研究青海民歌和音樂理論。年長日久,這成了一種習慣,所以也不覺得自己有特別的努力。」

 和所有剛到美國發展的藝術家一樣,盛宗亮也曾面對文化身份的定位問題。在最初美國求學的幾年中,他不斷被告知,要選擇一種音樂風格作為立身之本,這種對自我定位的焦慮直到遇到了倫納德.伯恩斯坦才得到消除。同是指揮家和演奏家,伯恩斯坦鼓勵他大膽結合東方和西方的音樂。「所有的東西都是融合的產物。」老師臨終前,頭腦仍舊清晰敏捷,盛宗亮特地飛到病床前,兩人依然談論音樂。「他酒也照喝,煙也照抽。」

 盛宗亮跨國界音樂的開始,可說是在1998年,他應馬友友之邀,出任「絲綢之路」的藝術顧問。為了收集素材,他花了2個月的時間,從西安出發,穿過河西走廊,一路開車到喀什,和當地老藝人做訪問,重走張騫之路。

 「這讓我意識到,狹隘的中國音樂其實是不存在的,作為一名世界的藝術家,考慮更多的應該是盡可能博覽其他的文化,聽很多不同的東西。」

 早年形成的自學經驗,加上後來嚴謹的理論訓練,讓盛宗亮在創作的激情外,始終保持冷靜的審思考,這也是他在科大開展教育工作的方向,不在混雜中迷失,而是尋求溝通和創作力的突破。

相關新聞
混雜文化身份的受益者 (2011-05-12) (圖)
對話盛宗亮 (2011-05-12) (圖)
盛宗亮簡介: (2011-05-12) (圖)
關本良 記錄的是光影也是光陰 (2011-05-12) (圖)
谷文達:甚麼都被我趕上了 (2011-05-05) (圖)
與谷文達對話 (2011-05-05) (圖)
谷文達簡介: (2011-05-05) (圖)
《天堂紅燈——茶宮》 (2011-05-05) (圖)
藝術傳承愛滿懷 (2011-04-28) (圖)
《萬荷圖》(2010) (2011-04-28) (圖)
《朝暉頌》(2010) (2011-04-28) (圖)
《蕉石梅花圖》(2010) (2011-04-28) (圖)
俞若玫 寫作尋找繁花 (2011-04-28) (圖)
微語錄 (2011-04-28)
海佩春 半世紀煉成 德國媳婦的中國見證 (2011-04-21) (圖)
微語錄 (2011-04-21)
彭浩翔(導演): (2011-04-21)
馮小剛(導演): (2011-04-21)
李開復(前Google全球副總裁): (2011-04-21)
陳銳 愛住旅館的小提琴超新星 (2011-04-2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人物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