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嚴敏慧)列入香港10大基建的港珠澳大橋,被一名年屆66歲的綜援受助人朱綺華「叫停」,由於其代表律師為公民黨執委,旋即被外界質疑公民黨才是事件的「幕後搞手」。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聯僑昨日表示,朱綺華背後必定有團體支持,但有關團體卻「有膽做無膽認」,批評團體利用環保作為鬥爭工具,把政治目的凌駕於公眾利益之上,由公帑及納稅人付鈔承擔額外造價,以及令香港被「自我邊緣化」:「建築業界反對把工程問題政治化!請那個背後團體不要鬼祟耍小動作。」
討論諮詢十年 臨動工前興訟
他們指出,香港一直沿用的環評機制已夠嚴謹,申請司法覆核根本沒有必要。
周聯僑又質疑,支持朱綺華的背後團體動機不良。他說:「大橋討論10多年,諮詢也做了很多次,為何那些專業人士在動工前夕才提出質疑?一個司法覆核竟然令大橋工程無限期延遲,為何過去的基建無人提出質疑?」他批評,有關團體利用環保作為鬥爭工具,把政治目的凌駕在公眾利益之上,香港納稅人卻要為此支付更多金錢,「簡直是把香港人的錢『扔落鹹水海』。」
阻接軌珠三角 工程被政治化
港珠澳大橋建成後,除可大幅減省香港與珠江西岸陸路客運、貨運的成本及時間,更能加速香港與珠三角及鄰近省市的經濟融合。惟現時大橋工程受阻,周聯僑擔心,香港經濟發展直接受到影響,未能與珠三角地區接軌,更會被「邊緣化」。他表示,香港要發展,注重環保的同時,應平衡經濟及民生,建築業界反對把工程問題政治化,促請背後團體要循正途反映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