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幼女查傳訥(右)開畫展,父親查良鏞(中)當然親身支持,左為吳維昌醫生。
對於富人之後,自古有訓言:創業難,守業更難,但對於名人之後,不知又有何訓言?對於名人之女,更不知有何訓言?
報業家與小說家金庸(查良鏞)的幼女查傳訥最近舉行畫展,名稱是「子非余,焉知余之樂」,並以「人類眼中和魚族眼中的世情是否相同」為主題。生於書香世家的查傳訥,自小已喜愛夢境、幻想,相信三千世界,如同一寐,紅塵天眼,法相千般。據她表示,因為在街市中見到魚被困在魚缸中,所以就變換視角,藉畫作幻想魚眼中的世界,探討人類眼中的世界,與水族眼中的世情,當大家看過其畫作的名稱,或者可以領會一二,如《愉悅 憂鬱 奢華 儉樸 甚麼叫輕狂 甚麼叫求存 最終路也相同》、《時髦 守舊 沒有新鮮事 只有無知 愚智》、《繁拙的歲月 真正觸到他的心》、《那些年輕的痛苦 都淡忘了》等。
查傳訥在1963年生於香港,家中排行第四,父親查良鏞博士,著名武俠小說家及明報創辦人,而母親朱玫在生前鼓勵她丹青習事,以畫娛己。她在1975年拜水墨畫家丁衍庸為師,成為最年幼的入室弟子,學習國畫基本功,後來丁衍庸大師辭世後就無另拜師學藝,只閒來家閨戲筆。1995年,跟隨同門師兄關紹彬學習工筆和大寫意,臨摹古人作品。2007年與陳楚文老師結緣,初涉足塑彩及油畫,到2009年參加陳楚文老師舉辦的西洋畫聯展,今年才正式舉辦個展。
童年時,查傳訥常問父親:「可以送一支能施予生命的魔法畫筆給我當生日禮物嗎?」其時尚在稚齡,只希望憑童話的一根魔杖繪造,而未始知藝海的遠航,俯仰日月,得失存乎一心。人的成長歷程都不一樣,所以沒有一模一樣的藝術家。每個人渴望的都不一樣,畫家希望突破極限,挑戰昨日的我,忍把浮生閒夢,轉化為理想中的悲憫靜恤之境。
查傳訥治畫用料,不限畫布,也延伸至木板和金屬,盛載冰海鮮的發泡膠盒及捕魚網,均圖點成金,在所不棄。顏料方面,除一般塑膠彩或油彩,還交替使用日本本土的天然及人造顏粉,歐洲蛋彩,亦涉嘗試,但求在探索中窺嘗天趣,得道與否,交付靈運之鐘,尚未可知。
在開幕禮中,除了父親查良鏞,還有其他名人前來支持,包括李純恩、吳維昌醫生等,而主持人指自己妒忌查傳訥,原因有三:一是查傳訥有個會講精彩故事的名人爸爸;二是查傳訥有支持她習畫並鼓勵她開辦作品展的好丈夫;三是查傳訥作畫觀察細緻,常有不尋常的藝術表達。
藝術是屬於大眾欣賞的精品,不止少數人享有的奇珍。人選擇怎樣生活,本身已是藝術機緣,在流水般的生命裡,相濡以沫,色空相忘於江湖,在刀俎鼎鑊的亂世,善惡無道,悲歡無常,人乎,魚乎?
查傳訥的畫展只賣畫冊,限量發售,扣除成本後,收益全數撥捐幫助香港貧窮弱聽小童,購買助聽器。 ■文:阿卡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