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專題見A8) 香港是彈丸之地,卻已有3所大學位列全球50強,進入200強的更多達6所,整體高等教育的實力可想而知。近年各港校早已不甘只限於本地發展,紛紛「跳出香港」,尋求更多協作機會,進一步提高影響力。在地理優勢及《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推動下,港校於珠三角的合作發展顯得順理成章,但若細心了解,廣東省內現有的大學及研究機構數目相對仍較少,對期望在學術研究方面面向國際、追求卓越的港校來說,似未能盡展所長。事實上,港校現於珠三角的項目的確仍以教學相關為主,科研實力更強的長三角,無疑是港校於研究方面絕佳的合作夥伴。
科技競爭力 上海蘇州列三甲
科學技術是大學發展的重要一環,根據中國社科院本月初最新發布的《2011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在科學技術競爭力方面香港只排26位,但長三角區內城市卻包攬10大之中的4位,當中上海、蘇州更位列三甲,區內科技實力毋庸置疑。近月港校研究項目相繼進軍長三角,正因當地能為尖端的學術科技發展提供更佳的土壤。
從港校北上發展的軌跡,或亦恰恰見到有意無意的「分工」。現時廣東省及珠三角地區正面臨經濟轉型,對人才培訓有龐大需求,港校於區內的發展項目,包括最先行的珠海北師大-浸大聯合國際學院、籌劃中的港大深圳校區、中大深圳學院及理大於東莞的發展等,便很多都主要與教學相關。
上海高等教育發展明顯成熟
不過,從研究發展層面看,珠三角以至廣東省內卻只有6所主要大學及9所研究機構,與港校具備接近實力的合作伙伴並不足夠,尤其學術科研領域特別講究「critical mass」,即在相關範疇需要一定數量的人才才能真正有效發揮作用。但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其高等教育發展明顯較為成熟,區內大學數目是廣東省近3倍,研究機構更是5倍多,而因應本身的學術專業,不少港校學者與長三角區內的學者或科研人員早已有所聯繫,這些都是推動大學層面更具規模研究協作的重要因素。
港校「主攻」研究 避免競爭
長三角區內的高等教育優勢,亦早為國際級大學所覬覦,除北師大-浸大聯合國際學院外,內地現存的另兩所境外合辦高校寧波諾丁漢大學、蘇州西交利物浦大學均落戶於此,而廣受注目的上海紐約大學亦正在籌建中,教學課程勢必吸引大量學生。港校於區內「主攻」研究,除可配合本身發展外,也能避免與海外名校於教學上的同質競爭,確是上上之策。
■香港文匯報記者 任智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