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5月2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普通話講堂:港式中文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5-25]     我要評論

 香港在百年英國殖民統治下,英語潛移默化地影響了香港人的中文。

「三夾」中文現象

 港人日常生活的辭彙借用了很多英語,因此香港的中文存在著「三夾」的現象,即夾雜著英文、文言文或粵語方言詞。例如:公共汽車叫「巴士」、出租車叫「的士」、雜貨舖叫「士多」和拐杖叫「士的」等。在詞序方面亦出現倒裝現象,例如:「擁擠」說成「擠擁」、「鞦韆」說成「韆鞦」和「夜宵」說成「宵夜」等。還有在中文書面語中夾雜著許多文言文詞,常常使用文言文中的單音節詞來代替現代雙音節詞,例如用「知」來代替「知道」,以及用「明」來代替「明白」等。另外在時間狀語及量詞方面,例如:「多少」、「甚麼時候」和「多大」則常用文言詞匯「幾多」、「幾時」和「幾大」來表達,「明年」則常用「出年」,「去年」就用「舊年」來表達。

粵方言融入書面語

 其次,粵方言夾在正式中文書面語中,亦越來越普遍。例如在報紙、電視上及公共場合,常常可以看到「企立」、「搵工」、「落車」和「揚聲」等粵方言詞語。近年,隨著香港與內地經濟文化往來越趨頻繁,內地亦出現愈來愈多的港式中文,也就是說「粵港詞語」已經影響或融入了普通話中。目前在北京、上海和天津等一些大城市,我們隨處可見一些新落成的大樓叫做「寫字樓」,而不叫「辦公室」,遍地林立的是「酒樓」,而不是「飯店」,在單位工作上班的都變成「上班一族」,「打工仔」最擔心的是「炒魷魚」,而不是「待業」或「解僱」。還有一些建築物和商店以「廣場」、「花園」或「城」來命名,也就是說,這些名稱正是從香港引進的詞語。現在來往香港和內地的自助旅遊、工作和探親非常頻密,故此一些生活中的用語已經深深進駐人們腦中,如:「埋單」、「搞掂」和「拍拖」等。

 我們在寫作或說話時應該用規範的詞語,這是現代文學的標準,亦是學習普通話的目標。不過從另一方面看,引進和吸收這類港式詞語,不但有利於南北經濟交流,亦有助於普通話的發展。  ■資料提供:楷博語言培訓

網址:http://www.putonghua.com

相關新聞
學費封頂成本漲 幼園以新丁換資深 (圖)
團購廁紙潔具 倡環保慳水電 (圖)
拍片反思敬老 城大女生奪金獎 (圖)
漢華預科生畢業禮 (圖)
愛爾蘭國立大學 網上工管招港生 (圖)
HKDI辦針織及配飾展 (圖)
陳加玲以作品「Pretend」 (圖)
與時並進:城鄉戶口 不合時宜? (圖)
新聞背景:內地媒體齊發社論 籲廢現制 (圖)
概念鏈接:何謂戶口?
經濟發展推動人流 打破城鄉屏障 (圖)
概念鏈接:流動人口
入戶城市途徑─唯賢唯財
|結|語| (圖)
通識概念圖:中國戶口制度 (圖)
想一想:
延伸閱讀:
香港浸會大學
互動英語教室:I want to be an English teacher (2) (圖)
流行文化錄:誰虧欠我的江山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