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劉兆佳建議政府在未來的施政發展路向,要集中尋求社會的「平衡點」。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香港樓價租金升勢未止,但社會深層次問題卻有待解決,部分青年並因而感到出路無門,甚至憂慮自己「永無」出頭天。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強調,香港年輕人有需要先清楚掌握經濟未來的發展方向,尤其是中日韓區域合作提升,將會為東南亞地區帶來新的機遇,而過去20年社會分歧明顯轉趨嚴重,故特區政府未來的施政發展路向,亦應實際集中創造更多經濟發展機會,在社會限制中尋找「平衡點」。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為慶祝成立20周年,於昨日舉辦「從社經指標看香港社會變遷」論壇。大會邀請劉兆佳任主禮嘉賓,並聯同中大副校長黃乃正教授及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所長張妙清教授一起主持開幕儀式。
加快經濟多元化 輸出更多服務業
就本港部分青年對自身發展的不滿情緒有擴散跡象,劉兆佳表示,要縮減青年對社會流動期望的落差,先要解決「三大問題」:包括貧富懸殊、經濟結構轉型對中產階級工作比例的遞減,及香港經濟發展減緩。
他建議,特區政府應加強香港與內地的經濟整合、加快經濟結構多元化,令香港對外輸出更多服務業,為年輕人謀求更多機會,「香港在50至60年代的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已經過去,但大學生越來越多,現實而無滿足青年對於社會流動的期望,特區政府應利用與內地以至亞太區的經濟融合去造就的機會」。
宜平衡各方利益 聚共識需時更長
劉兆佳強調,特區政府施政並非順應民意般簡單,既要考慮能力所及、平衡各方利益及擺平各方政治勢力之餘,更要得到立法會支持,「過去的大部分政策,政府都是清楚知道民意喜好,並無錯估民意,但現在已不能滿足社會的期望」,坦言社會對政府在經濟及社會發展過程中擔當的角色,以至大堆涉及未來發展的社會民生議題,包括扶助新產業、醫療融資、人口老化等,確實出現好大分歧,令政府決策相對困難,需要更長時間凝聚社會共識。
他認為,特區政府應該汲取過去20年的管治經驗,在施政發展限制上尋找「平衡點」。並以復建居屋為例,指出政府在滿足市民需求時,同時要在限制中尋找「平衡點」,「不單是要滿足市民需求,亦要平衡公屋及私人土地的影響。不過,政府現正研究問題及聆聽民意,最終都會作出抉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