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5月2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承嶺南畫藝 何鳳蓮感悟自然展佳作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5-2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千古奇鱗》(2007)

 說到在港的傳統藝術畫風,嶺南畫派的作品肯定佔一重要席位,現在更有機會近距離欣賞真跡。說的是在文化博物館舉行的「縈迴心印——何鳳蓮作品展」。這次展出的40幅作品,展示了嶺南畫派大師趙少昂的弟子何鳳蓮對自然的種種感悟,以及她如何突破畫派的規範,專心地在筆墨之上下工夫,每幅作品都別具深意。

 何鳳蓮秉承老師的「遺教」,她的創作對中國藝術起著「繼往開來」的作用。何鳳蓮自1979年追隨趙少昂教授學畫,在嶺南藝苑研習花鳥、山水、走獸、人物等,師父的提點對她在習畫及學詩都甚具啟發和推動力,對師父趙少昂的印象是:「他是帶領著中國繪畫進入另一個變革的人物。然而,由於先生待人接物的隨和及謙遜,每易使人忘記先生是嶺南畫派中的一個代表性人物。」

 自1983年至今,何鳳蓮曾多次參加海內外聯展及舉行個展,並多次代表趙少昂教授出席海外美術館及博物館展覽開幕典禮。為更能全面發揮藝術的表現力,她又跟隨本地詩人潘小磐學詩,藉詩章配合畫題,以豐富畫面的內容和意境。她又於南京藝術學院修讀博士學位,對繪畫的研讀和融會貫通尤有莫大裨益。

作品蘊含思念老師情懷

 香港文化博物館一級助理館長(中國藝術)鄧慶燊表示,何氏的作品有著深厚的敬師之情,「在何鳳蓮的畫中,每每可以看到她對乃師敬念的心情。在不少的作品上,何氏均喜鈐上『蟬嫣人渺』、『疏柳蟬鳴不再』以及『無復程門立雪』等印章,透過這些片言隻語,思念老師之情溢於言表。而在何氏的學畫路上,她亦一直專注於研習老師所啟導的繪畫技法及理念,這可在她的畫中得到印證。」

 鄧慶燊指出,何鳳蓮繼承趙少昂善於觀照自然的觀察力和對世情的閱歷,並在畫作之中揮灑出來,如《二十四番花信風》就是她對自然所產生的感興和對傳統的繼承的代表作。這種命題按時節的變化而對應不同的花卉,從中透現中國人那種生機循環不息的自然觀。這類題材在中國的繪畫傳統中由來已久,而在嶺南派前的先輩居廉的畫中也可找到類似的畫題。何鳳蓮喜作冊頁的幅式,除貫徹乃師的擅長項目外,這種形式也讓她能在小巧的空間表現細膩的筆法,並讓她更充分地發揮主題和情感。

 另外,何鳳蓮在每一幅畫上都配以詩句,藉以表現她的情懷,所以大家在欣賞何氏的作品時,不妨留意她那別具深意的詩句。在繪畫這類題材的時候,誠如她自己所說,這是「一種物我合一的愉悅」。

 何鳳蓮將於6月25日下午2時半在文化博物館演講室舉行「縈迴心印—中國繪畫示範」,即席示範冊頁行式的中國繪畫,並暢談用筆的法度及竅門。  ■文:羅保信 圖片由主辦單位提供

相關新聞
果腹以外的文化體驗 從Fusion菜吃出香港融合文化 (2011-05-28) (圖)
小結:融合的香港文化 (2011-05-28) (圖)
承嶺南畫藝 何鳳蓮感悟自然展佳作 (2011-05-28) (圖)
《二十四番花信風.桐花》 (2011-05-28) (圖)
《黃龍古寺》 (2011-05-28) (圖)
縈迴心印 — 何鳳蓮作品展 (2011-05-28)
果腹以外的文化體驗 從Fusion菜吃出香港融合文化 (2011-05-28) (圖)
小結:融合的香港文化 (2011-05-28) (圖)
承嶺南畫藝 何鳳蓮感悟自然展佳作 (2011-05-28) (圖)
《二十四番花信風.桐花》 (2011-05-28) (圖)
《黃龍古寺》 (2011-05-28) (圖)
縈迴心印 — 何鳳蓮作品展 (2011-05-28)
迎接「竹的時代」 (2011-05-26) (圖)
竹製傢俬 (2011-05-26) (圖)
竹炭 (2011-05-26) (圖)
內地新銳藝術品綻放香港國際藝術展 (2011-05-26) (圖)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登陸ART HK (2011-05-26) (圖)
心病還需音樂醫 災區心理康復服務的啟示 (2011-05-24) (圖)
藝術教育有「心」法 (2011-05-24) (圖)
保與不保? 活化不活? (2011-05-2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