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戲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戲曲視窗:藝評也要專業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5-31]     我要評論

 上星期看了一則新聞,報道考評局新高中視藝科專家小組五名成員不滿「教育局官員粗暴干預考評局工作」,集體辭職。他們指教育局官員在視藝科校本評核教師工作坊中,用教育局官員設計的作品樣本取代考評局樣本、以教育局的評分準則替代專家的評分準則、以學生撰寫藝術評賞的語文能力來判斷學生視藝科成績、不為教師提供評賞藝術作品的培訓。他們認為負責全港中、小學視藝科發展的官員們具有教學經驗,卻沒有考評經驗,設計課程猶如「閉門造車」。

 教育局及考評局就事件回應傳媒,解釋該五名專家已完成任務,校本評核監督工作已另外聘請兩名學科專家出任。我不清楚上述事件的來龍去脈,也沒不打算深入了解,因為本港藝術界不重視藝術評論,專業的藝術評論員寥寥可數,教授藝術評論方法的課程也不多。在這種先天不足的條件下,辦視藝考評出現紛爭絕不出奇。據我所知,很多單位撥款資助藝術活動時,都同時邀請沒有利益衝突的人士擔任藝評工作,評估活動的成績,所以市場對藝評人才是有需求的。但因為不重視或不了解藝評工作的專業性,專業的藝評人成為「罕有動物」,濫竽充數的藝評員比比皆是。

藝評員人才難求

 以我擔任香港藝術發展局戲曲藝評近十年的經驗來說,局方很尊重藝評員,從沒有干預我的藝評工作。問題反而在藝評員的能力上,因為在懂得一門藝術,又沒有利益衝突的要求下,以本地現時藝術產業發展的規模來說,真要說一句:「人才難得!」所以在藝評員名單中不乏我這種不懂演、不懂唱的藝評員。

 不過,你不要以為粵劇專才便懂撰寫藝評,很多時由於他們「藝有所專」,往往會「排除異己,唯我獨尊」,原因是他們不懂「藝評」,也不知道方法,更不明白藝評的作用。我認為藝評人不一定是從事該藝術的專才,但一定要對該藝術有相當的認識,同時也要懂得撰寫藝評的方法,不要像我閱讀過的藝評報告般,洋洋數頁,滿是個人的抒懷或憤懣。藝術評論的最重要功能是提升藝術的水平,藝術創作當然是絕對「個人化」的行為,而藝術評論便是一股積極的「外來力量」,供創作者檢討成績時參考。本地粵劇界今天再次面臨「求變自保」的「臨界點」,優秀的藝術評論應該可以發揮「集思廣益」的作用,希望粵劇工作者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別人的批評,避免「固步自封」。

 ■文:葉世雄

相關新聞
粵港澳紅伶獻新猷 金光綜藝館演《白蛇傳》 (2011-05-31) (圖)
劍新聲演冷門《琵琶記》 (2011-05-31) (圖)
戲曲視窗:藝評也要專業 (2011-05-31)
重現梅派京劇經典 梅葆玖台北演出 (2011-05-31) (圖)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2011-05-31) (圖)
舞台快訊 (2011-05-31) (圖)
誘發小童對粵劇興趣 春暉粵藝坊辦暑期體驗營 (2011-05-24) (圖)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2011-05-24) (圖)
戲曲視窗:粵劇創意之傳承之三 (2011-05-24)
舞台快訊 (2011-05-24) (圖)
玲瓏粵劇團演《李清照》 (2011-05-24) (圖)
粵劇薪火相傳 阮德鏘 黃寶萱後浪崛起 (2011-05-17) (圖)
戲曲視窗:粵劇創意之傳承(之二) (2011-05-17)
新編楊家將 李秋元的《雷殛楊七郎》 (2011-05-17) (圖)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2011-05-17) (圖)
舞台快訊 (2011-05-17) (圖)
成鳴芝聲新一代掌舵人 劉幗英繼承父親遺願 (2011-05-10) (圖)
陳慧思師生好友同台演出 (2011-05-10) (圖)
穗首次組織粵劇等優秀劇目巡演 (2011-05-10)
戲曲視窗:粵劇創意之傳承(之一) (2011-05-1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戲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