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5月24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戲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戲曲視窗:粵劇創意之傳承之三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5-24]     我要評論

 到了今時今日,戲曲工作者的創意,雖然不如薛、馬兩位粵劇泰斗般澎湃,但也有奇特的舉止,且舉兩、三例子說明。其一,製作類似音樂劇或歌舞劇的「現代粵劇」,近年較成功的本地作品有《珍珠衫》。這類作品的特點是音樂「梗曲梗譜」,即是伴奏音樂是預錄的,較好的安排是在設計音樂前和演員溝通,預留表演身段的樂段;沒有溝通的話,演員便會因遷就音樂的緣故,削足就履,簡化甚或刪掉身段和做手。

 其二,把演和唱分拆的「電唱大戲」,用錄音代替樂隊伴奏和人聲演唱。這種表演方式主要在廣東潮汕地區流行,潮汕人稱為「啞狗戲」、「配音戲」,目前在潮汕地區演出的電唱大戲戲班數量竟有八十個。尚幸,本地粵劇劇團只會在個別場口演出時使用,未成風氣。

 其三,大型場館演出時,用電子顯示屏代替天幕。大熒幕主要是讓坐在遠處的觀眾可以把演員看得清楚,不過電子顯示屏必須保持一定程度的光亮,結果是整個演出舞台也很光亮,前座觀眾看久了便會感到眼睛刺痛。

創新不應遠離傳統

 由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計起,不論是粵劇或其它地方劇種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希望創造新的面貌。撇除政治干預下的所謂「成功」外,真正的成功例子不多。我不是學者,無法一一分析箇中原因,但可以肯定地說,如果創新離傳統越遠,就越難獲得觀眾接受。

 中國三百多種的地方劇種,最大的差別是聲腔藝術,最接近的是身段和做功。如果說戲曲是美學的集成,由身段和做功表現出來的形式美便是戲曲的「核心價值」。所以,粵劇工作者要為粵劇創新,沒有理由與戲曲美學的核心割裂,否則創造出來的東西便不是「粵劇」,而是新產品了。  ■ 葉世雄

相關新聞
誘發小童對粵劇興趣 春暉粵藝坊辦暑期體驗營 (2011-05-24) (圖)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2011-05-24) (圖)
戲曲視窗:粵劇創意之傳承之三 (2011-05-24)
舞台快訊 (2011-05-24) (圖)
玲瓏粵劇團演《李清照》 (2011-05-24) (圖)
粵劇薪火相傳 阮德鏘 黃寶萱後浪崛起 (2011-05-17) (圖)
戲曲視窗:粵劇創意之傳承(之二) (2011-05-17)
新編楊家將 李秋元的《雷殛楊七郎》 (2011-05-17) (圖)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2011-05-17) (圖)
舞台快訊 (2011-05-17) (圖)
成鳴芝聲新一代掌舵人 劉幗英繼承父親遺願 (2011-05-10) (圖)
陳慧思師生好友同台演出 (2011-05-10) (圖)
穗首次組織粵劇等優秀劇目巡演 (2011-05-10)
戲曲視窗:粵劇創意之傳承(之一) (2011-05-10)
在梅蘭芳劇院演出壓力大 蓋鳴暉獲梅葆玖教導得益多 (2011-05-10) (圖)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2011-05-10) (圖)
舞台快訊 (2011-05-10) (圖)
「彭城樂府」薪火相傳 大老倌攜新秀同台演好戲 (2011-05-03) (圖)
戲曲視窗:超越時空的藝術價值 (2011-05-03)
廣東香山粵劇團首度來港演出 (2011-05-0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戲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