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傳統勞動力輸出省都積極「搶人」,故很多農民工回鄉後都不再出外打工。
「用工荒」現象自2003年下半年始,最先出現在內地勞動密集型產業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期間除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時期得到暫時緩解外,該現象一直普遍存在,且呈持續發展態勢。隨著中國經濟逐步擺脫金融海嘯陰影,2009年下半年,內地首次爆發大規模「用工荒」,且不再局限於東部沿海地區,中國中部和西部地區亦不得不開始應對這一困境。
內地安徽、河南、四川等傳統勞動力輸出省份開始遭遇「缺工」寒流,由「澇」轉「旱」。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安徽全省缺工超過50人的企業達2,300餘家,缺工總數達25萬人。四川成都市副市長劉家強亦於近日透露,今年單成都市的用工需求量就達40萬人左右,用工缺口巨大。而這些情況在往年僅是沿海發達地區才會出現的情況。
「招工指標」列入考核
多個省份的政策隨之發生轉變,由以往「送走人」改為現今的「留住人」,有西部省份甚至定下「招工指標」,將能不能把務工人員留在本省,列入基層幹部的考核內容。「家鄉工作好,收入也不少」,「年年往返、長途花錢還受累,留在家鄉、節約路費不受罪!」等標語,被張貼在火車站、汽車站等人口密集地區。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勞動與人力資本研究室主任都陽表示,中西部省份加入爭搶勞務工人「大軍」,原因在於產業向內地轉移過程中用工需求增加;由此帶來的用工短缺,不僅是結構性的,也是普遍性的,未來短缺情況將進一步加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報亦顯示,當前「民工荒」已成為整個中國都需面對的全局性問題,短期內無法改變,預計將長期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