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省錢意識由來已久,而有這一堅強信念的族群近年來更是活躍,比如:死慳死抵的「摳摳族」;跟大隊買批發貨的「團購族」;專搜特價品的「特搜族」;「網購族」自然是看好網店商品比實體店抵買;「替換族」改變之前的購買愛好,以其他東西替代漲價品。很明顯,他們的同一標準都是─便宜!於是眾多族群中,熱衷全民搶購、海量囤貨的「海豚族」,成為2010年內地網絡上一枝獨秀的新詞。
「海豚族」,是指由於擔心通貨膨脹,總是想在家中「海量囤積」生活用品的人,又稱為「海囤族」、「囤囤族」。囤貨並不是新生事物,幾年前內地就曾出現過全民搶購潮。如今大賣場內掛著「促銷」字樣的貨架前,是「海豚族」展示威力的地方,菜、油、蛋、麵、卷紙、米、鞋、衣、水、化妝品……只要是便宜,便紛紛大量購買儲存。
全民參與逢漲必囤
囤貨幾乎成了他們固定的活動和習慣,甚至一聽說要漲,就連親朋戚友的那份也給買上,有人自嘲自己已經囤出了「強迫症」。自稱「海豚」的他們,習慣用語是:「朋友,今天你海豚了嗎?」
從囤吃、囤喝、囤日用品到囤黃金、囤文物藝術品,在「海豚族」看來是無貨不能囤,「囤即賺」是他們恪守的新理念。
有人甚至戲稱如今是「囤時代」,囤貨成了全民參與的熱門運動,連收藏領域也積極響應,不少收藏品如今也紛紛被囤了起來,尤其紅木、玉料,成了「海豚族」的「寵兒」。
糧油食品不宜亂囤
對「海豚族」的出現,民眾褒貶不一,儘管說「海豚」囤的是安全感,但人們在發足狂奔與CPI(消費者物價指數)賽跑時還是陷入了非理性消費的尷尬。畢竟不是甚麼東西都只漲不跌,而且有些有保值性,比如黃金,前一天買下有可能第二天就遇上國際金價大跌;有些有保質期,比如油買多了幾桶,為了盡快吃完,無意中在每餐菜裡多加油,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無疑也影響了健康。
「囤」亦要按需求理性選擇。有家長打趣說:小孩要是正常身體,即使雞蛋價格上漲,也必須「蛋定」(淡定)!的確,千萬別盲目跟風,如何當好「海豚族」實則大有學問。
雖然「海豚族」乃乘漲價大潮而來,但其實從古至今都存在,所以很難預測其最終會否淡出人們的視線。市場多變,「海豚」即使不能給人太多實質的保障,但至少心理上還是得到了些許安慰。 ■教院語言資訊科研中心(鄒嘉彥主持)(本文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