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延安幹部學院常務副院長陳燕楠接受記者採訪。
寶塔山下,延河岸邊,棗園舊址裡,書記處禮堂外,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廳局級官員,正坐在小板凳上,聽黨史老師焦連三講授《延安時期的黨群關係》課程。有學員反映:聽了焦連三的課,「心裡發熱」,「後背發涼」。前者是因為心靈的震撼,後者源自現實的警醒。
從林伯渠三天內查辦貪污科長,朱德下馬幫助負重百姓,到毛澤東給老人祝壽、幫窮光棍娶親、打掃窯洞歡迎上訪者……革命領袖情繫百姓、血濃於水的故事,焦連三如數家珍,娓娓道來。他表示,延安時期的黨群關係,是中共建黨90年來最好的時期之一。
「毛澤東說,群眾是共產黨的後台,沒有後台的支撐,我們前面的戲唱不下去。」「林伯渠說過,黨員跟群眾的關係,應像骨頭連著肉和皮那樣密切,像自己的頭、手、腳一樣合拍。」「打仗,表面上打的是軍事,其實較量的是政治,其本質是人心向背。共產黨之所以能取得革命成功,幹群關係就是一個答案。」焦連三在課上對學員說,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執政多年的政黨往往面臨三大問題:脫離群眾、不思進取、貪污腐化。前蘇聯在垮台前的一份民意調查顯示,85%的民眾認為,前蘇聯執政者代表的已不是人民利益,而是官僚利益。「中國一位領導人說得好:你不把人民放在心裡,人民就不會把你放在台上。」「今年8月19日是前蘇聯20年祭日,前車可鑒。」
黨史老師:狠狠刺痛官員麻木的神經
在訓學員、中國社科院新聞研究所黨委書記莊前生向記者表示:「在這裡接受培訓,令人熱血沸騰,精神得到充電,革命前輩的優秀品質和作風,讓我們在對待群眾和利益時有了新的感受。」學員溫治宇在課後握住焦連三的手說:「比照現在和延安時期的黨群關係,對於我們這些領導幹部來說太需要了」。
「一位學員在聽完課後對我說,『感到後背發涼』,受到警醒。我在現場授課,就是想狠狠刺痛一些官員麻木的神經。現在爆發的很多群體性事件,背後其實就是官員能否以民為本,如何處理百姓利益的問題。」 焦連三對記者說。
談及培訓效果,焦連三告訴記者,根據學院跟蹤調查,培訓還是起到了一定效果。「比如,一位來自煙台的學員,回到當地修路,事前先徵詢民意。他自己說,如果沒有在延安受訓的感觸,他不會想到這樣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