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記者:在港珠澳大橋的海上建設工地上,我們看不到以往內地大型基建最普遍的人頭湧湧。通俗地說,這不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項目。您曾提過,港珠澳大橋是一個按照「四個化」工法設計並建設的項目,那麼大橋是如何體現「工廠化、大型化、標準化、裝配化」的?
孟凡超:這「四個化」正在逐步體現,西人工島的200多個鋼圓筒,是在上海生產,再長距離運輸過來;沉管就在桂山島製造,那是投資幾個億的一期工廠,嚴格按照流水線的一套管理理念。我們整個製造過程和施工過程都是用流水線來管理,流水線就是工業化革命的產物,體現標準化。設計也盡量採用標準的結構,盡量讓設計為施工服務,盡量減少非標的構件和作業,來節約成本加快進度控制風險。
創新建築材料 鋼結構破水平
記者:港珠澳大橋是橋島隧工程,要保用120年的話,在技術和建築材料上有何突破?
孟凡超:大橋在建築材料有比較大的突破。一是全面採用高性能的新型的海工混凝土,這是在過去工程項目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研製出來的。海工混凝土更注重海水含鹽度的要求,與在淡水、內河施工的材料的結構是不一樣的;二是我們鋼結構也達到了國家空前的新技術水平,以後可能用到金屬噴塗的技術,比世界其他跨海橋樑的防腐水平、耐久性更高;我們還會少量嘗試性地使用耐侯鋼,具有抵抗環境不利因素的功能,這在中國橋樑領域裡也是一個創新。
記者:你曾指出,大橋所處的特殊區位、建設條件和具有的多重功能決定了它面對的四大挑戰:建設管理的挑戰、工程技術的挑戰、施工安全的挑戰、環境保護的挑戰。現在,大橋已經開工,這四大挑戰是否一一顯現?
工程難度空前 有信心全解決
孟凡超:港珠澳大橋一個鮮明的特點,在於它是橋島隧集群工程,難度和新穎度前所未有。珠江口伶仃洋的地質條件相對比較差,單是島隧工程就會有很多挑戰,四大挑戰中工程技術領域裡面的挑戰就有幾項,一是人工島控制沉降的技術。這麼大型的人工島在海裡軟底基層建設後,會有沉降,沉降會影響到大橋的使用,影響隧道的安全、人工島的安全以及島上建築物的安全;二是沉管隧道的沉降控制技術。隧道本身也有沉降的問題,也在軟基上,水道沉降可能導致隧道接頭的拉裂,防水能力下降,滲水的話不堪設想;三是隧道預製工廠化,在製造過程中的控裂技術。島隧工程來說這三項是世界級的難度和挑戰。但因為我們已經認識到這些問題,從施工角度來說基本都有把握能解決。
提高工業化水平 邁進建築新里程
記者:港珠澳大橋建成後,是否可以說中國已經是世界橋樑強國?港珠澳大橋的建成在中國土木工程領域具有什麼價值?
孟凡超:在此之前,我們也做過很多世界級的項目,但中國只能說是橋樑建築大國,不能稱為強國,主要在於工業化水平不高。
而港珠澳大橋以說是邁向交通建設橋樑世界強國的里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