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淑賢
六月初,香港總商會為紀念創會一百五十周年,特舉行了一天免費乘搭車船日,市民當天可免費乘坐中環至尖沙咀的天星小輪和有特定標記的電車。選上天星小輪和電車,據說是因為它們都有過百年的歷史,跟總商會一樣,可見證本港的發展。
如果今天是一百五十年前的一八六一年,我們關心的未必是小輪和電車,而可能是太平天國將如何發展,和對香港的影響。一八五一年,洪秀全率領拜上帝會眾在廣西金田村起事,並稱王,定國號「太平天國」,再北上橫掃半個中國,一八五三年攻佔南京,定為首都,改名天京,與清政府對峙,開始幾乎十年的征討,中間又發生了一八五七年的「天京事變」嚴重內鬨。
到一八六零年以後,原本對太平天國抱中立態度的西方列強,立場開始變得負面,加上湘軍和淮軍的進逼,至一八六一年左右,天京形勢已十分危急,至一八六四年洪秀全逝世,湘軍未幾即攻克天京,天國也隨之瓦解。
那太平天國跟香港又有甚麼關係?根據歷史學家史景遷(Jonathan Spence)的《God's Chinese Son》一書,一八四一年香港開埠之後,發展並不樂觀,但到了一八五零年代,特別是維港一帶,已是個頗繁榮的市鎮。據當時一個名為James Legge的基督教傳教士觀察,香港發展的轉捩點是一八五二和五三年。
當時廣東一帶由於太平軍起事和各地幫會響應,富人為了避亂,紛紛舉家南來香港。本港人口激增,房屋、車馬供不應求,房地產價格上漲,華商和貿易增加,本來冷清的街道開始有了生氣,而英國皇家工程隊伍也開始有規模地建設起道路、排水設施、街燈和郵局,香港發展開始有了雛形。可以說,太平天國崛起,香港經濟受益不少。
另外還有兩位要人,跟香港和太平天國都有微妙關連。一是當時的港督兼駐華商務總監文咸爵士,另一位是洪秀全族弟、太平天國領導人之一的「干王」洪仁玕。下回再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