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逛前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6-2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大柵欄西街。網上圖片

陳曉鳳

 前門大街拆建改造多年之後,她的新生如何?筆者不久前去逛了一趟,頗有感觸。

 雖然新前門大街已大張旗鼓地「開」了幾次街,然而幾年過去了,這條北京南北中軸線上的黃金商業街,卻依然沒有恢復昔日元氣。暴烈的陽光直射在造工精美的仿古建築和寬闊平坦的步行街上,一片灰色的酷熱中,遊人稀疏。假如沒有大型旅遊團來臨,假如不是在節假日,新前門大街極難見到人氣旺盛景象。她更像是一個用作道具的電影城,而非一個休閒娛樂消費的商業區。

 前門改造之前,我經常騎車穿過老前門大街,那時雖然一個個門臉都舊舊的,卻因建造年代不同、文化背景相異都有自己的特色。那時路兩邊胡同裡百年大樹林立,茂密的樹葉遮蓋著一排排高低錯落的屋簷,讓前門大街在炎熱的夏天也有一片綠蔭,相當涼爽。

 而眼前的新前門大街,精明地利用了每一寸土地,砍了大樹,水泥消滅了綠色,只剩下款式雷同的一排排仿古建築。那隨處可見的鳥籠、魚缸、燈籠等景觀,帶著刻意而為的所謂北京特色,卻並不怎麼協調。有個朋友帶兒子逛前門,那個十幾歲的男孩兒左看右看地說,怎麼大缸跟鳥籠子都擺的不是地方?鳥籠子應有小鳥跳來跳去,魚缸裡應有魚在游,那都是民居裡的物件,當成建築附屬品擺在街面上就不倫不類。

 很多幾年前就招商而來的店舖們,現在多數依然門可羅雀。從時尚的大門而入,再逛到深深的後廳,都見不著幾個人影。保安靠在商舖的牆邊上發愣,不知如何打發漫長的寂寞時光。有人說,前門大街在低消費的南城,人氣自然不行。但大紅門比前門還得向南十幾站路哩,那兒的商貿城卻一個比一個更紅火。 高昂的拆遷成本、高昂的建築費用,高昂的租金,才是新前門大街久久興旺不起來的主要原因。推倒重來的建築「革命」,飽了政府與開發商的腰包,卻傷了前門幾百年才形成的地脈人氣。據說,前門中心地區的私房主們,有的現在拆遷官司還沒打完。

 最近為了吸引客流,把被高租金嚇走的北京小吃舖又請回新前門大街,在對著大柵欄的鮮魚口胡同,建了嶄新的老北京風味小吃城。紅紅的燈籠及古色古香的招牌,讓燦爛陽光下的小吃城很漂亮。一路走進去,見門臉兒多不大,一層舖面一般只有幾張桌子。各個店逛了一下,大概不是飯點兒,吃的人並不多。據說剛開張時到了飯點兒得排長隊。小吃的價格都比拆遷前貴了幾倍,糖火燒4元一個,炒肝15元一碗,原來一毛錢一碗的豆汁,賣到2元一碗。在這兒吃一頓飯,費用並不比中檔餐館低。

 邊走邊想,北京小吃本是舊時體力勞動者的最愛。鹵煮火燒、炒肝的前身就是剩菜剩飯大雜燴,拉洋車的熱乎乎地吃一碗又便宜又抗餓。豆汁本是綠豆食品的下腳料,被一無所有的窮人當成飲品聊得安慰。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胃口最戀舊,所以日子好過後的老北京,也依然惦記著那一口兒。記得拆建前的小吃店多深藏在細細的小胡同裡,經營者多是老前門以及後代們。雖門臉兒非常簡陋,但個個生意興隆。那些小吃除了味兒地道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便宜,一個收入極低的老北京都能吃得起豆汁、鍋貼甚麼的。而新開業的前門小吃城,高租金帶來了平民小吃被貴族化,逛小吃城就少了從前的輕鬆隨意。

 逛前門,一定要逛她的「副街」。隨著高分貝的紅歌旋律,我穿過高大漂亮的新建築,拐向西側與新前門大街平行的一條只有幾米寬的小街,呵,真正的前門生活在這裡!雖只是一牆之隔,但蕭條冷落立即變為熙熙攘攘,人聲沸騰。這兒的舖子全都店門大敞,琳琅滿目的商品鋪天蓋地展現於遊人眼前,街邊到處絲巾飄飄,彩衣飛舞,玩具娃娃邊唱邊舞。一路看過去,從服裝鞋帽到手包玩具、工藝飾品、北京特產一應俱全,價位哩,僅是新前門大街的十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大批量叫賣廉價貨的陣勢,令行人視覺飽滿,消費慾望火熱。小巷中行人擠擠挨挨,在流行音樂的迴盪中,顧客與店主討價還價,交易迅速達成。

 歷史上,這條小街一直是依附於前門主街的一條「毛細血管」,低廉的租金加上黃金的位置,讓來自天南地北的外地小生意人都喜愛扎堆於此。小旅店的樓下,就是賣門釘火燒、火鍋的小舖,熱乎乎的雜燴小火鍋沿街擺放,只要5元一個。這條小街還聯結更細的胡同,形成錯綜複雜的前門胡同網。密集的住戶,成為前門小商業街的主要消費群。

 幸運的是,當年前門大街改造的時候,因拆遷成本太高,這條副街的舖面沒被拆平,修繕一下就又開張了。這個看來次要的小工程,卻成為前門地區的主要客流集散地。一邊是大眾商品的薄利多銷,一邊是名牌上品的矜持身價,生意自然冰火兩重天。無論城市怎麼發展,家境如何殷實,老北京永遠瞄著最低消費。邊看邊想,可能正是被邊緣化的草根消費,正是那些細細碎碎的交易,才讓前門保持了人氣。

 從「副街」向西,便拐向了前門的精華——柵欄。這裡的老字號商舖修繕一新,人煙依舊。也是因為僅僅修繕而非推倒重來,所以元氣未傷。古老的大柵欄保持了多元化的消費特色,即使是需要登堂入室的老字號裡,也多是高中低檔商品同堂一起賣。瑞扶祥綢布店的真絲製品貨真價實,慕名而來的問津者不少;對門兒大路貨的服裝店中,也擠滿了回頭客。老字號裡的消費者多為戀舊的中老年人,年輕人更願去幾里之外的新世界商城。

 沿著大柵欄再向西,感覺以新前門大街為軸心的前門文化商圈,正在悄然形成。大柵欄西街開張了多家古色古香的小門臉,有火鍋店、酒吧、畫廊等等。外國遊人懶懶地坐在當街的大排檔前,感受著胡同的閒散。有的小店設計古樸又現代,已頗具南鑼鼓巷的小資風格。這條街的地理位置很特別,向東是前門大街,向西就是琉璃廠文化街,文人氣與商業氣息在這裡悄然相融。如果你腳力好,逛前門不如由新前門大街開始,一直向西逛去。從前門「副街」到大柵欄,再到大柵欄西街,然後去南新華街逛民族樂器一條街,再去琉璃廠看古玩、書法和畫廊。

 如果說前門大街是軀幹,前門胡同就是骨骼與血管,默默無聞卻充滿生機。大柵欄西街最引人的,是這裡保留著百姓的日子。小小的街門前,閒人們打牌下棋聊天;小旅館前,蹬三輪的懶洋洋地靠在車上打盹。據說,當年本想把整個前門地區拆平重建,無奈拆遷成本越來越高,很多小胡同便修繕後留了下來,支撐著前門的土著文化。

 一個看守畫廊的老太太,穿著30元一件的大花衫,戴著精美的u花頭套,隨意與我聊了起來。她說,這兒的人不好惹,拆遷,誰拆得起?凡是老住戶,很多都是「寧要前門一張床,不要昌平一間房」;她說,住在前門,早晨起來一出門兒就買剛出油鍋的薄脆,再來碗熱熱的鮮豆漿;中午哩,一塊錢一個買倆大包子;國慶節,一邁腳到了當街,抬頭就看前門樓子那兒天上放煙花,這些個享受,昌平能有嗎?

 大概,正是草根的胡同生存哲學,才是城市不竭的活力,也才是前門的靈魂。

相關新聞
百家廊:逛前門 (2011-06-24) (圖)
翠袖乾坤:不能自拔 (2011-06-24)
古今談:地鐵不准講電話的荒謬現象 (2011-06-24)
琴台客聚:戴上面具的書寫 (2011-06-24)
生活語絲:重謁岳王廟 (2011-06-24)
一網打盡:年輕的國度 (2011-06-24)
記憶後書:三談《百年孤寂》《撞到正》 (2011-06-24)
百家廊:德州與路州──為美墨灣漏油一周年而寫 (2011-06-23) (圖)
翠袖乾坤:菠菜炒蛋和小樹枝 (2011-06-23)
海闊天空:自在語 (2011-06-23)
琴台客聚:出師不利 (2011-06-23)
杜亦有道:一海之隔 (2011-06-23)
隨想國:尋覓的心 (2011-06-23)
獨家風景:《建黨偉業》觀後 (2011-06-23)
百家廊:和諧的麗江 (2011-06-22) (圖)
翠袖乾坤:阿嬌慘遭捲入鋒芝婚變門 (2011-06-22)
天言知玄:成功的本領 (2011-06-22)
琴台客聚:法國人拍胡金銓紀錄片 (2011-06-22)
生活語絲:「遺園」私房菜 (2011-06-22)
隨想國:生命之水 (2011-06-2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