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Sindy與「史前海洋生物」
上周我們與大家分享了「捉跡六億年」壁畫創作展藝術家Rita的「恐龍時代」,那些不同顏色、表情多多的恐龍形態,以輕鬆頑皮基調令我們觀後心情也變得愉快輕鬆。今次,我們將繼續與大家分享這一系列展覽對遠古地球生命形態的想像與創作。史前的海洋生物在我們的印象中該是怎樣的?想來大家對此概念都未必鮮明,而其實那一時代的海洋生物十分博大豐富,Sindy就為我們帶來了三葉蟲、水母、水盤車、環節動物等許多靈動的形象,讓我們來聽一聽Sindy與她的「史前海洋生物」們的故事,看一看她心目中的史前海洋世界是否一如你所想。
在這次壁畫創作展中參與了哪些創作?
Sindy:「捉跡六億年」壁畫創作展,6位插畫師分別在中環街市行人走廊的六道拱門上進行現場壁畫創作,建構一條地球生命演化的時光隧道。我負責創作的是第一道拱門——海洋生物。我在三幅3呎8吋×9呎8吋的柱身上繪上菊石、三葉蟲、水母、水盤車、環節動物、節肢動物、鸚鵡螺、筆石蟲、海蝎和魚類等地球最早的海洋生物。我用了較濃和厚重的顏色來描繪牠們奇特的樣子和深藍的海水,幻想牠們獵食的情景,感覺有點神秘、深沉。我還在最頂部寫上了一段文字,想帶出的訊息是地球生命演化到今天,一些物種已經消失,但其他的物種卻得以繁衍及變得多樣性。自然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地球環境、氣候不斷惡化,現在卻多了很多人為的因數,人類會否學懂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在拱門末端最後那幅牆是6人的集體創作——未來生活,我畫了對未來生活的超現實聯想,包括人、空間、海洋、企鵝等,色彩鮮明,配合其餘5位插畫師的圖像,融為一個和諧的畫面,亦代表我們對未來的盼望。這次的壁畫創作最頂處我需站上7呎的鋁梯繪畫,雖然有點畏高但也逐漸適應下來。日間人潮洶湧,我會稍為晚一點才去繪畫,這裡午夜後的時段有如「包場」,我十分享受這個有如大畫室的公共空間和無人的寧靜境界。
如何看待自然文明與創作的關聯?
Sindy:自然是地球上珍貴的資源,孕育萬物包括人類。文明構成人類的社會,改善人類的生活。但人類無休止的慾望、過度的活動卻會令宇宙萬物失去平衡,面臨危機。我們可以透過創作去傳遞訊息、表達態度,而今次「捉跡六億年」的壁畫創作更想讓熙來攘往的途人停下腳步,重新反思和檢視人與自然的關係。
希望觀眾從展覽中得到怎樣的感受?
Sindy:綠洲藝廊是位於中區商業中心的一個公共空間,每天經過的市民和上班一族見證著壁畫由零開始,到完成的創作過程,感受到我們日以繼夜、汗流浹背的堅毅。希望觀眾除了停下來觀賞及拍照外,亦細心了解一下壁畫背後的訊息,地球環境生態並不是必然,我們要好好珍惜。在繪畫期間,根據市民大眾的反應,他們都非常接受及讚歎我們在這公共空間的壁畫創作,也讓繁忙的都市人得以舒緩一下壓力,希望今後有更多的公共空間給予藝術家去發揮。 ■文:賈選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