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莊太量(圖)及伍世良講述研究結果。香港文匯報記者曾雁翔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曾雁翔)高樓價有拖垮市民經濟信心之勢。中文大學最新的研究顯示,受訪港人去年的生活質素指數為104.18分,雖然按年錄得2.66分增長,但在住屋負擔能力首次錄得負數的情況下,經濟分類指數見9年新低。學者指出,香港經濟復甦主要惠及資產市場,普羅市民未必能享受經濟成果,按今次的負擔能力推算,一個月入達工資中位數的家庭,即使不吃、不消費,起碼要儲蓄10年才有能力置入九龍區一個400呎單位。學者認為,高樓價打擊港人信心,港府宜全面檢討房屋政策。
中大生活質素研究中心自2002年進行港人生活質素指數研究,以100分為基準,去年的得分為104.18分,較2009年升2.66分,與2007年金融海嘯爆發前的108.78分仍有距離,顯示港人仍未完全「收復失地」。
無股樓投資 難享經濟復甦
生活質素指數之下再分3類大項、21個小項評分,包括社會分類、經濟分類及環境分類指數。環境分類及社會分類指數均錄得增幅,惟經濟分類指數見9年新低,得分為28.53分,較09年跌2.98分。
通脹加劇 生活質素倒退
中心主任伍世良表示,雖然整體社會經濟有所增長,但主要惠及資產市場,普羅市民如果沒有股市、樓市投資,難以分享經濟復甦的成果,且香港通脹加劇,也令市民生活百上加斤,生活質素倒退。
經濟分類指數下的小項評分當中,實質工資指數由09年的4.71分跌至4.68分,反映置業對市民生活影響的「負擔能力比率」更首次出現負數,由09年的1.18分跌至負0.87分。
中大經濟學副教授莊太量根據去年的「負擔能力比率」解釋,一個入息達中位數的家庭,全家不吃、不消費,將全部收入用作置業,須儲蓄10年才有能力置入九龍區一個面積約400平方呎的單位,但2002年只需4年時間。
高樓價擾民 促檢討房策
莊太量指出:「目前的樓價,如果家庭以1/3收入置業,未計利息已經要供30年樓,超出銀行按揭年期上限,代表現時樓價已超出市民的負擔能力。」他指出,今年首8個月香港樓價仍高企,推算下半年市民薪酬大增的機會不大,相信今年內市民「負擔能力比率」難以有上升空間,市民將繼續受高樓價困擾,呼籲港府全面檢討房屋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