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政協委員、特許測計師、中國房地產估價師 張宏業
行政長官正書寫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並於8月1日啟動網上市民諮詢工作。特首多次提出本地的房屋政策是重中之重的政策焦點,期望透過這份10月的施政報告回答市民對房屋需求。
從網站的背景資料,市民可以清楚知道現有的各類房屋的數目和政府預計未來幾年的公屋建屋量和私人樓宇開工量。截至2011年首季本港住戶數目達234萬,其中公共租賃房屋佔30.8%,資助出售單位佔16.2%和私人永久房屋單位佔52.4%。如以每年計算,在2010/11年,新落成的租住公屋單位約13,700個,而未來五年政府計劃興建約75,000個,即年供數目可達15,000個,使政府仍然可以維持公屋輪候時間不變。
反觀其他兩種房屋類別,到2011年首季,資助出售單位已達376,600,以其發展年份約26年計,則年供量約14,560個,這可以作為政府要復建居屋等的年度指標。如從2003年政府停建資助出售單位來累計,即已有約35,700個差距。
過去五年缺口難以追回
特首在施政報告的諮詢文件中附上的運輸及房屋局於七月發給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的文件中指出政府訂定了未來十年內平均年供二萬個私樓的目標。綜合各政府部門統計,2010-11年可建成約23,000個以上;2011-12年可建成約35,000個;於未來三至四年約有59,000個一手私樓供應,當中約37,000個屬於中小型單位。但這些數字可以看出未來三至四年只能年供約20,000個住宅單位,並不足以追回私樓過去五年的缺口。
如從2009-11年30個月的樓價走勢,讀者不難明白為何特區市民面對「上車難」的困境!以三百萬為樓價分水嶺,其所佔總體的比率由2009年的65%下降至2010年的61%,再達至2011年首五個月的50%,而首五個月的3-5百萬和5-10百萬的比率急升了分別6%,令到住宅單位平均成交價持續走高,由2007年 ($3.50M),2008年 ($3.58M),2009年($3.70M),2010年($4.13M)及2011年(1-5月)($4.75M),這個情形實大大超越同期通脹率和人工加幅。
短期而言,政府必須盡力急停樓價再上升的勢頭,繼續現行的抑制樓價上升的政策,與銀行商訂如何推出計劃幫助市民置業和盡快制定長遠房屋政策,給置業人士和長短期投資者清楚訊息,本地樓宇供應量持續充足,足以滿足每年2萬伙的吸納量,並有剩餘的供應量以抵制樓價的短期上升情形。
新界區將為住宅用地來源
中長線來說,政府必須每年持續供給2萬個以上私樓的住宅用地,並手中定期有約1萬個的土地供應量,以應付市場的波動。但大家會問土地從何來呢?特區的開啟歷史是殖民地篇,外國人首先發現登陸香港 / 九龍區,在那裡開始建立口岸發展下來,但隨著中國於亞洲區冒起,特區在回歸後與中國政治 / 經濟方面密不可分,新界的經濟地位必然提高。從政府統計處的數據中可以知道新界區是香港三區中樓價最低的,只達香港島的60%,並且歷史上城市化滯後,將會成為未來十年的中小型住宅用地的主要源頭。
政府應從新界北區、新市鎮的近郊地點和農地 / 魚塘 / 郊野公園用地著眼,令規劃處重新全面策劃以達到「地盡其用」。為了長遠滿足本地的空運發展,政府正諮詢興建多一條機場跑道,可以利用這個契機全面研究大嶼山、香港島和九龍半島進行大型填海的可行性。
按照每區的用地特質來釐定合適的土地用途和密度。中小型住宅的樓價持續高企令市民置業困難,這確實有復建資助出售房屋的空間,但究竟是多少單位和以何種方法去釐定售價則是政府的「房屋用地供應督導小組」的具體議題了。
面對市民的強烈期望,本人衷心祝願各界人士發表良性意見,令特首辦可以訂定出一份「令人滿意」的中長線房屋政策,使市民可以「安居樂業」,也令直接外來投資者不會因高昂樓價和租金卻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