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今年7月,「長征三號甲」將第九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中新社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團隊創新歷程
今年7月27日,第9顆北斗衛星順利升空!明年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覆蓋中國全境及亞太地區。
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是一項關乎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上世紀80年代,在美國已建成全球定位系統的情況下,中國決定自主發展北斗衛星定位導航系統。
然而,具體究竟該怎麼去幹呢?調集全國技術精英,經過10多年全力攻關,北斗衛星導航的某型關鍵設備技術仍未能實現突破。
初生之犢 挑戰不可能
焦急,徘徊。此時,國防科大3名年輕的博士不知「天高地厚」地主動站了出來。薄薄的幾頁紙,讓陳芳允院士眼前一亮:決定讓他們試一試,專門撥給試驗經費5萬元,讓他們先建一個仿真模型。
實驗室是臨時借來的,設備也是臨時借來的,條件如此艱苦,3名年輕人卻幹得熱火朝天。這是一條前人從未走過的路,許多業內同行都覺得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誰能想到,1年後,他們居然一舉突破制約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工程的「瓶頸」——數字快捕精跟技術。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讓參與北斗導航系統研製的專家們從全國各地飛來學校觀看試驗過程。
那一刻,空氣凝固了。昏暗中,脈衝閃閃,捕獲信號成功,掌聲如雷。
傳統啟發 解世界難題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特大大地震,這是一個舉國傷痛的日子。這個日子,對於國防科大衛星導航與定位技術團隊來說,還有著更多的記憶——
這一天,看著電視上部隊官兵使用著自己研製的北斗手持機救災時,他們熱淚盈眶,自豪和使命同時充盈在胸膛。
這一天,他們研製的某關鍵設備通過專家組鑒定,解決了北斗二代導航衛星建設中前所未有的技術難題,創新團隊一位成員生動地形容,難度「相當於把大象塞進冰箱裡。」
國防科大教授李東旭卻從二胡調弦定音中獲得靈感,帶領團隊研製出一種能有效防止衛星太陽能帆板振動問題的裝置。這可是困擾航天界多年的世界性難題——由於空間環境特殊,衛星在快速變軌、溫度冷熱變換時將產生長時間振動,影響正常工作,嚴重時可能使衛星「折翼」。 美國曾為解決哈勃望遠鏡的帆板振動問題,不得不讓宇航員出艙在太空中維修。
核心技術 不再受制於人
這些年,站在國家、民族利益的高度上,國防科大創新團隊在核心關鍵技術領域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突破—
他們成功研製出「銀河玉衡」核心路由器,被廣泛應用於通信、電力、國防、金融等領域,擺脫了網絡核心設備受制於人的狀況;他們研製出高性能飛騰系列微處理器,讓大型國產信息化裝備有了中國「芯」;他們研製出目前中國最高安全等級的服務器操作系統「銀河麒麟」,消除了國外軟件「後門」等安全隱患……
所有這一切,都是他們依靠自主創新拚搏出的、可屹立於世界的「中國高度」! (四之二)
■摘自《解放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