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讀書人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勒克萊齊奧 諾獎得主鍾情中國文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8-2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上海書展期間,勒克萊齊奧參加由99網上書城為其主辦的勒克萊齊奧作品朗誦暨文學交流會,並朗誦了自己的作品《奧尼恰》片斷。

 在驚悚、離奇、搞怪、穿越大行其道的中國書市,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Jean Marie Gustave Le Clezio)的不受待見早在意料中。這位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從來都是著眼於探討重大生存與社會問題的嚴肅作家,於浮躁的人堆中,自然是曲高和寡、難覓知音。這就不難解釋,勒克萊齊奧緣何成為本屆上海書展上,最令讀者陌生的「大牌」。儘管勒克萊齊奧從未因諾獎而在中國大紅大紫,卻不妨礙其成為不折不扣的中國迷—曹雪芹的《紅樓夢》、老舍的《四世同堂》、杜甫的詩歌、中國的書法,都是他的心頭愛。 ■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章蘿蘭

 儘管在內地坊間並不知名,但此間學界對勒克萊齊奧的嘉獎,甚至早於諾貝爾文學獎。2006年,勒克萊齊奧就曾憑借《烏拉尼亞》(Ourania)攬獲人民文學出版社組織評選的「年度最佳外國小說獎」。受感於知遇之恩,勒克萊齊奧對頒獎儀式很是重視,並千里迢迢趕至北京親自領獎。而在此之前,勒克萊齊奧已至少4次踏上中國國土,且始終對這個遙遠的東方國度抱有持續的興趣與好感。

 事實上,早在勒克萊齊奧的青年時代,中國就已深深吸引了他的注意力。27歲時,勒克萊齊奧就申請加入中法兩國交流合作協議框架下,首批派往中國的法國青年隊伍,他曾如是講述這段經歷:「我急切地等待著法國外交部的決定,當時我的家鄉尼斯的天空似乎也煥發出別樣的光彩,猶如曹雪芹在《紅樓夢》裡描述的古老版畫!」

這中國迷尤其愛老舍

 因為種種原因,青年勒克萊齊奧的中國之行並未成功,但絲毫沒有削減他對中國的濃厚興趣。勒克萊齊奧自謙稱自己是中國迷,卻非中國通,但他對中國文化的熱情及熟稔程度在當代西方作家中其實算數一數二。在上海,勒克萊齊奧對中國作家老舍的作品如數家珍。「老舍的《正紅旗下》及《四世同堂》描寫了一個古老而現代的城市,讓外國讀者感受到中國城市別樣的魅力,感受到中國民眾面對戰爭時的英雄主義,感受到作者對於一個正在逝去世界的深切懷念。」

 老舍在《四世同堂》裡描述的中國家庭關係,也讓勒克萊齊奧印象深刻,他說:「老舍筆下的世界帶有一種鄉愁,四代人在一個屋簷下生活,雖然不一定那麼和諧,但卻其樂融融。」

 勒克萊齊奧對老舍倍加推崇,認為後者的寫作手法既現代又保留了敘事傳統,甚至為了增進對老舍的理解,還專門拜訪過老舍的夫人,「我尤其喜歡老舍的小說,他小說中的深度、激情和幽默都是世界性的、超越國界的。」勒克萊齊奧覺得自己與老舍很有共通之處,「老舍是滿族人,我是毛里求斯人,都屬於少數民族,因此對他筆下充滿了浪漫氣息的懷舊情緒,我也就格外有感觸。」

曾經快樂學書法

 勒克萊齊奧鍾愛的中國作家還有巴金和曹雪芹,除此以外他對中國的京戲、國畫、書法也頗為讚賞,並認為上述中國文化都對他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有讀者要求勒克萊齊奧作經典閱讀推薦,法國人立刻想到了中國大詩人杜甫,「對於沒有甚麼閱讀經驗的人來說,我們可以從戲劇開始,或者我們可以讀詩歌,尤其是中國詩歌,比如說杜甫。」至於中國文字,在勒克萊齊奧看來,不但具有視覺性,且「文字本身就會說話」。他透露,自己甚至還買過中國書法臨摹帖,「我嘗試著跟隨筆法,在這個過程中,內心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與勒克萊齊奧私交甚篤的北京大學教授董強曾表示,和勒克萊齊奧在一起時,他們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中國。「他每次找我都想了解更多一些有關中國的東西,他對中國持非常肯定的態度,並深深地理解,這樣一個大國在新時代必須有新的改革,他相信各個國家的人民都可以有自己追求幸福的方式。」

寫作是為了抵抗孤獨

 勒克萊齊奧的許多重要作品都已經在中國翻譯出版。由99網上書城和人民文學出版社聯合引進出版的勒克萊齊奧系列,已經出版了《飆車》、《烏拉尼亞》、《看不見的大陸》、《沙漠》、《巨人》、《燃燒的心》、《飢餓間奏曲》、《流浪的星星》、《奧尼恰》九部作品,《弗里達傳》、《非洲人》與《尋金者》亦即將面世。勒克萊齊奧的書大多關於重大的生存與社會問題,幾乎擯棄了一切微乎其微的私人情感,因他認為,所有作家都背負著重要的使命。「我們是為了那些『不能夠擁有自己聲音』的人寫作—有一些人,他們受困於政治、經濟、社會種種因素,而不能發出自己的聲音,但作家可以為他們說話,成為他們的聲音。」

 勒克萊齊奧是寫作天才,他7歲時乘坐輪船去非洲探望父親途中,就在船上寫出了第一部作品《漫長的旅行》。當然,最初的寫作動機並沒有那麼偉大。「我小時候住在一個貧窮街區的破房子裡,我每天都在等我的同學們找我出去玩,但他們從來沒有來找過我。」勒克萊齊奧說,為了抵抗孤獨,他就寫一些故事,一方面可以打發時間,當他把故事念給同學們聽的時候,也可以受到歡迎。

 在上海,這位諾獎得主仍然維持了一貫的謙遜作風。「你們可以從我的小故事中得出結論,作家之所以成為作家,是因為他在別的事情上沒有甚麼天賦,」勒克萊齊奧打趣道:「法國曾經有一個報紙做過一個報道,訪問了好幾位作家,問到為甚麼會寫作,他們的回答也都差不多:『只有這個做得好。』」

勒克萊齊奧1940年生於法國尼斯,1963年出版第一部小說《訴訟筆錄》,並獲得勒諾多文學獎。至今已經出版40多部作品,包括小說、隨筆、翻譯等。1980年,勒克萊齊奧以小說《沙漠》獲得保爾.莫朗文學獎。1994年,他在法國《讀書》雜誌一次讀者調查中,被評選為當代最偉大的法語作家之一。2008年,勒克萊齊奧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相關新聞
勒克萊齊奧 諾獎得主鍾情中國文化 (2011-08-29) (圖)
書評:馬哈福茲與他的「街區」 (2011-08-29) (圖)
書介:《神史》 (2011-08-29) (圖)
書介:《法國人帶你逛羅浮宮》 (2011-08-29) (圖)
書介:《傷歌行》 (2011-08-29) (圖)
書介:《呼吸鞦韆》 (2011-08-29) (圖)
書介:《變形金剛秘典》 (2011-08-29) (圖)
徵稿啟事 (2011-08-29)
張鐵志 反叛不應只是一種姿態 (2011-08-22) (圖)
書評:「影響的焦慮」與一種文學評論自述 (2011-08-22) (圖)
書介:《末日酒店》(中英對照) (2011-08-22) (圖)
書介:《壹玖壹壹──從鴉片戰爭到軍閥混戰的百年影像史》 (2011-08-22) (圖)
書介:《雅各的千秋之年》 (2011-08-22) (圖)
書介:《A Stolen Life: A Memoir》 (2011-08-22) (圖)
書介:《別相信任何人》 (2011-08-22) (圖)
徵稿啟事 (2011-08-22)
南京疼痛背後的天使 (2011-08-15) (圖)
書評:讀《陳禮忠壽山石雕刻藝術》 (2011-08-15) (圖)
書介:《漢字中國》 (2011-08-15) (圖)
書介:《春宴》 (2011-08-1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讀書人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