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日前由粵港澳三地公佈的《共建優質生活圈專項規劃》公眾諮詢文件,從環境生態、低碳發展、文化民生、土地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合作規劃。香港環境局副局長潘潔表示,「《共建優質生活圈專項規劃》諮詢文件提出把大珠三角區建設成低碳、高科技、低污染的優質生活城市群的目標及願景,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並指區域發展需要超越行政邊界的共同合作。」
對此,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見圖)表示,由於粵港澳三地都有不同的行政和法律制度,三方合作需要尊重差異。他也告訴記者,港澳與內地在文化產業領域合作循序漸進,已經實現了具體項目的合作。他舉例說,廣東大部分文化創意園都是與港澳合作。
善用政策 掃除阻礙
此外,在相互尊重差異的基礎上,三地政府應逐步掃除阻礙兩地人流、資金流、車流、物流、信息流的因素,用足中央政策,勇於突破兩地法律體系、社會文化、價值觀念和管理體系等方面的差異,從制度配合、文化調適、共擔成本的原則大局出發,以克服利益差距的某些分歧,從小處做起,最終實現三地經濟融合一體化、民生生活的優質共同圈。
而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黎熙元也認為,粵港澳區域合作機制建設,應進行系統性、整體性的制度創新設計,以便更好地適應粵港澳合作深化發展的需要,構建起「諮詢-決策-執行-監督」,環環相扣、良性循環的合作機制,才能更給力粵港澳合作發展。
|